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重庆着力打造“一带一路”西南枢纽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0-12 10:46:00

新华社信息重庆10月12日电 (记者韩振) 重庆连同辽宁、四川等7省市不久前被纳入我国第三批自贸区。这对于重庆而言可谓是“如虎添翼”,依靠自贸区的系列政策配套,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型联接点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将进一步确立西南枢纽的地位。

渝新欧”已成联通欧亚的重要物流通道

2011年7月,重庆开通国内首趟发往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国际货运集装箱班列,打开了沉寂数十年的亚欧大陆桥,揭开了国内陆续开通欧洲班列的序幕。短短5年时间,“渝新欧”已成为联通欧亚大陆的重要物流通道。

一是实现了常态化运行。“渝新欧”途径6个国家,每年约有4-5个月在极端寒冷的冬季运行,高价值的货物如笔电、液晶面板等产品容易损坏,这一度是制约渝新欧常态化运行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发了保温箱,相当于给集装箱穿上了衣服,使得产品可以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不被损坏,从而实现了常态化运行。”渝新欧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漆丹说,去年去程156班,回程101班,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每公里每个集装箱的运价从0.7美元下降至0.5美元。

二是丰富了往返货源。缺少回程货物,意味着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渝新欧”运行之初,仅仅是国内货物运出的通道。由于无法解决回程货物问题,一些人担心“渝新欧”能否可持续发展。如今,随着货源的扩展,尤其是回程货物的提升,这一疑虑烟消云散。

以前,货源不足,回程更是空载,现在随着影响力的加大以及常态化运行,越来越多的货物选择走这条通道。以前货源主要是宏碁、华硕等笔电产品,比较单一,现在货源覆盖更加广泛,包括高精度的产品、游戏机、服装等,“渝新欧”已成为面向全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物流通道。漆丹说,困扰可持续性运营的回程货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破解,如今回程与去程的货物比已经达到了60%以上。

三是深化了多式联运。记者调查发现,重庆不仅仅将“渝新欧”视为单一的物流通道,而是将其作为联动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动脉血管,通过深化多式联运,辐射的触角不断向全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延伸。

据重庆咖啡交易中心总经理彭德介绍,从去年7月开始,越南、云南的咖啡陆续通过西南国际公路大通道抵达重庆,再经“渝新欧”转运后抵达欧洲。除了铁公联运,重庆也在不断发展铁空联运。今年5月,重庆将德国一批健身器材通过“渝新欧”到达重庆,中转后空运到新加坡。随着这条物流通道的常态化,未来重庆与航空4小时半径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依托“渝新欧”发展铁空联运的前景更加宽阔。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日趋巩固

一直以来,长江航道就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引擎。一方面,将国外的大宗物资运入重庆,另一方面将重庆的汽车、西南地区的能源等运输出去。如今,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以及重庆成为内陆开放高地,长江又承担着新的历史任务,同时也在不断完善着自身条件。

据了解,随着大通关体系的畅通以及运行常态化,“渝新欧”的运行时间和成本都较开通之初下降了不少。现在从重庆到杜伊斯堡只需要12天,而价格仅为航空的四分之一。因此,不少沿海的货物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运抵重庆,然后再经过重庆抵达欧洲。

漆丹说,以前“渝新欧”是为重庆服务,现在是为西南甚至为全国服务。“沿海的货物,笔电如华为、中兴都在从重庆走,长江以南全部覆盖了,并且成为主战场。”

为了进一步提升长江的服务能力,今年3月重庆出台《关于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今后五年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等多种方式,为进一步拓展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集聚作用。重庆将本着“港口、物流、产业”三结合的原则,建设“4+9”港口集群,其中4个为枢纽港,全部为铁公水联运港口,9个为专业化重点港口。“2020年,重庆将基本建成‘4+9’的规模化、专业化港口群,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00万标箱。”

据重庆市交委港建处处长廖劲松介绍,目前重庆货物吞吐量为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00万标箱,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的货物比重已达50%以上,基本建成“4+9”港口群后,周边货物经重庆港中转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届时重庆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地位将更为牢固。

构建起日益畅通的空中桥梁

去年4月27日,重庆直飞罗马航线正式开通。罗马,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重庆,是新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的起点,这条航线的开通意味着丝绸之路的首尾之间搭建了一条空中桥梁,同时也弥补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直达西欧的空白。

“截至目前,重庆机场开通的国际(地区)航线达到了58条。其中,国际客运航线46条,航点覆盖罗马、赫尔辛基、旧金山、多哈、悉尼、马累、首尔、大阪、吉隆坡、曼谷等城市;国际货运航线12条,航点覆盖了阿姆斯特丹、列日、首尔、曼谷、法兰克福、阿拉木图等城市,已逐步构建起覆盖欧、美、亚的客、货运航线网络格局,国际航线重点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布局。”重庆机场集团规划发展部总经理周旭表示。

国内航线方面,一方面重庆机场不断强化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城市之间的联系,新开或加密了重庆飞往上海、南京、泉州、福州、广州、海口等地的航班;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作为中西部地区进出西藏及云贵高原的通道作用,开通了拉萨、林芝、昌都、九寨、丽江、康定、大理、香格里拉等航点17个,每天近60个航班飞往高原地区。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流和物流需求,目前重庆机场正加紧建设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建设工程,该工程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飞机起降37.3万架次进行设计,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重庆机场的承载力。

相关推荐
中欧班列成“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重要桥梁

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中欧班列已经开行6637列,铺画运行线61条,国内开行城市达到38个,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目前多个省区均已开通国际货运班列。如今,一列列“钢铁驼队”正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互通的重要桥梁。

内陆城市“沿海化”:中欧班列的战略意义

如果要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中欧班列与国际陆港带来的积极意义,“内陆城市的沿海化”应该比较恰当。内陆城市终于跟沿海地区一样,站在了自由贸易和全球产业分工协作的前沿,而不仅仅是掩在后者的影子里。自然禀赋造成的不利条件得以消弭,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的障碍得以克服。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内陆地区经历了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振兴等各种发展战略的实施,但始终都未能从根本上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中欧班列与国际陆港的新模式,有望成为撬开这一困局的杠杆。

开通中欧班列深化税收合作机制 央企加速布局“一带一路”建设

尽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对此,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直致力于推进合作,通过深化政策沟通、提升设施联通、加强贸易促进机制等措施,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软硬件环境的改善,中国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其中,央企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