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11月1日电(记者马欣、李晓玲)“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中欧班列”,承载中欧间陆上跨境物流新载体的使命,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的快速品牌化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重要收获之一。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顶层设计,全面部署了未来5年中欧班列建设发展任务,下一步的加速发展值得期待。
2218列:“中欧班列”品牌效应渐显
自2011年首列国际班列“渝新欧”开行以来,截至8月31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2218余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约160亿美元。从开行数据上可以看到“加速度”:从第1列到500列历时4年;从501列到1000 列,历时7个多月;从1001列到1500列,历时5个月;从1501列到2000列仅用了3.5个月。
目前,中欧班列开行城市除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义乌等稳定往返城市外,新增东莞、广州、长沙、合肥、南京、昆明、南昌、长春、西安、兰州、石河子、库尔勒等国内始发城市。国外到达城市除了汉堡、杜伊斯堡、华沙、罗兹、帕尔杜比采、明斯克、切尔克斯克等城市外,增加了法国里昂、荷兰帝尔堡、德国纽伦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俄罗斯卡卢加等境外到达城市。
目前,中欧班列运行路线总体上有西、中、东三条通道,分别由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出境。五年来,作为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已经成为我国九成以上中欧或中亚国际班列的必经之地。从此出境的国际货运班列运量逐年递增,发展形势日趋常态化、多元化。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今年1-8月,907列中欧和中亚班列经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直抵欧洲和亚洲各国,搭载68252个标箱,运货量达到31.97万吨,运送货物价值达 32.55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飞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返程班列搭载的货物也日趋多样化,除原来的汽车零件、电子设备等货物外,汽车、红酒、机械设备、葵花籽油等货物也成为返程班列的新品种。与此同时,搭载班列的高附加值货物显著增多,从以往的百货、汽车配件转为电脑液晶显示器、高级轿车等高货值货物,国际班列运输货物的总货值因此显著增长。
在国际贸易增长低迷的形势下,中欧班列逆势增长、迅猛发展,其“快捷准时、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的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正在成为欧亚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在联通欧亚的“一带一路”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
运营模式:系统完整、日趋成熟
中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公司副总经理李丁在9月召开的“丝绸之路”国际物流高峰论坛上介绍说,在各国铁路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中欧班列运营模式,面向国内外客户提供跨境全程物流服务。
在货源组织方面,充分发挥铁路网络优势,以中欧班列开行城市为支点,通过实施价格优惠、运行安全正点、提供全程服务,加强与沿线国家铁路和物流企业合作等措施,大力吸引集聚班列货源。在物流成本方面,按照贴近市场、覆盖成本的原则,对中欧班列国内运价实施优惠,最大限度吸引货源。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铁路企业建立价格协调机制,共同给予班列优惠价格,大幅降低全程物流成本。目前中欧班列全程物流成本较开行之初降低20%以上。
新疆等11个省区市的13家中欧班列主管单位及平台公司4月在新疆组建全国中欧班列平台联盟。力求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丝绸之路沿线省区与国家,探索在各中欧班列运营主体间建立协调机制,实现各地中欧班列的合作共赢。联盟轮值主席、新疆中欧联合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世庆表示,联盟将在各中欧班列运营主体间建立中欧班列公共信息平台、联席会议机制以及“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联盟理事会等协调机制,整合彼此优势,实现资源、信息和成果的共享。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际班列协调服务中心主任武靖宇认为,中欧班列平台联盟是各省市自发组建的,在班列运营上抱团取暖的民间组织平台,其意义重要且深远。未来可利用这个平台倾听了解企业和用户的意见和诉求,并集中反映给中国铁路总公司,这对于中欧班列的成果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联盟的扶持力度。
今年6月8日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发布并启用,统一品牌和标识的中欧班列当日分别从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苏州、东莞、义乌等八地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的中欧班列,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看得见、叫得响、有影响”的重要收获和标志性成果。打造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对品牌建设、班列命名、品牌标识、品牌使用和品牌宣传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有利于集合各地力量,促进内部良性竞争,增强全程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信誉度的知名品牌。
这些举措推动着中欧班列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水平,释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通道潜能。
走过初期:加速整合资源以促贸易往来
《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中欧班列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支撑能力不足、通关便利化有待提升、供需对接不充分、综合运输成本偏高,以及无序竞争时有发生等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规划》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明确了中欧铁路运输通道、横贯和运输线路物空间布局。其中提出要统筹利用中欧铁路东中西三条国际联运通道,按照铁路“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班列组织方式,在内陆主要货源地、主要铁路枢纽、沿海重要港口、沿边陆路口岸等地规划设立43个枢纽节点,建设发展43条运行线,并提出七大任务以着力优化运输组织及集疏运系统。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认为,尽管目前中欧班列运行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以货值计算,中欧班列发运量不足中欧贸易出口额的3%,而由于当前全球经济特别是欧洲地区经济复苏较缓慢,短期外贸需求很难大幅增长,阻碍了中欧班列在短期内的货运量来源。北京交通大学铁路运输管理学院教授胡思继认为,中欧班列发展的一个方向,是整合现有的资源,形成几家有实力的班列运营商。
李丁介绍说,中国铁路总公司将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升级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一是要加快推进中欧南通道建设,2016 年已开行中国义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班列,希望各地平台公司、沿途铁路部门共同开发这一线路。二是推进电商邮包运输。据预测,未来几年中欧跨境电商贸易将占中欧贸易额的20%以上,目前中国铁路总公司已向一些国家试运了国际邮包班列,但尚不能常态化运输。三是进一步优化班列开行。以现有稳定开行的各主要中欧班列货源为核心货源,拓展国际联运中转集结服务,加快形成覆盖中欧全境的班列开行格局。四是建立健全全程定价机制。将根据市场需求增加班列,优化运行图,压缩运营时间,压缩运营成本。五要加强境外货源组织,拓展国际联运市场,开展国际全程物流业务,加大回程货源组织力度。
中欧班列的发展必将成为促进中欧之间货物贸易往来的一大动力,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乌鲁木齐海关监管通关处处长张建介绍说,目前仍然面临回程空箱率高、企业运输成本高不盈利的问题。中欧班列统一品牌的启用以及中欧班列联盟的成立,可让各省市、各企业“单打独斗”的状况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