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以地球大数据助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12-07 14:04:15

新华社香港12月7日电(记者郜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200名学者6日在香港参加第二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共同探讨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和地球大数据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本次会议由“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为期3天。DBAR是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发起、于2016年5月启动的国际科学计划,致力于推动以地球大数据服务“一带一路”地区可持续发展。 

DBAR主席、中科院院士郭华东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报告时说,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等特点,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DBAR启动以来,通过构建地球大数据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开放和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决策支持,成为支撑和解决区域及全球发展问题的一个创新实践。 

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外籍院士瓦力里·邦杜在会上表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现代社会治理手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活跃的空间大国之一,为国际对地观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DBAR为中俄两国对地观测领域的科学家搭建了平台,为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会议开幕式上,《数字丝路科学规划书》正式发布。会议还批准成立DBAR首批8个国际卓越中心(ICoE)。这些地区性中心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8个国家,将在环境保护、灾害风险控制、水资源管理、城市发展、食品安全、自然和文化遗产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 

泰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气候变化研究战略中心负责人蒙贴·西拉达那表示,对地观测技术在解决涉及环境、自然资源、能源、灾害等方面的全球性挑战上拥有巨大潜力,相信DBAR在泰国设立ICoE有助泰国及周边地区对地观测技术和地球大数据方面的能力建设。 

郭华东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数字丝路”则是通过打造“一带一路”数字化平台,促进对地观测科技、数据和应用的国际合作,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推进沿线国家科技互联互通。

相关推荐
东盟发展合作展现新机遇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10日-1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

金光集团发布可持续发展平台

金光集团10日在雅加达发布新的可持续发展平台Regenesis,计划于未来10年内每年投入3000万美元,用于印度尼西亚100万公顷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标志着金光集团在可持续森林管理和气候行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香港开幕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9月1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论坛为期两天,以“合作求变 共建未来”为主题,汇聚超过90位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政商界领袖及逾百个代表团,与会者逾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