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一根根细绳、一张张渔网,正悄然编织着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锚定绳网特色产业,以技术创新为笔、品牌战略为墨、集群发展为纸,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崭新画卷。从传统渔业用品到多领域应用,从国内市场到海外拓展,苏埠镇绳网产业正以“小而精”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加速前行。
走进六安市沪渔网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智能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拉丝、捻线等传统工序已实现全自动化操作,仅需十几名工人便可完成以往两三百人的工作量。公司总经理汪卫东指着眼前的设备感慨道:“过去的老设备能耗高、产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通过近两千万元的智能化改造,不仅产量与质量大幅提升,能耗和生产成本也显著下降,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作为全国较大规模的绳网专业性生产企业,六安沪渔网具近年来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加大设备投入,强化自主创新。产品从最初的渔业用绳、网,拓展至农业生态网、建筑安全网、体育用网等多个领域,并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全国行业协会认定为“中国渔网具行业名牌产品”,同时获评“商标品牌示范企业”和“农业生态网研发生产基地”。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提升设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深化同行业协作,推动企业做专、产品做精,为裕安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汪卫东信心满满。
为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苏埠镇牵头成立了六安市渔网具行业协会,并于2022年成功注册“六安绳网”集体商标,制定《“六安绳网”集体商标管理办法》,首批授权9家企业使用。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行业凝聚力,还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提升了品牌美誉度。
“六安绳网商标的注册,为我们提供了统一的标识和标准。”六安市渔网具行业协会会长陆秀林指出,“通过统一使用与管理,市场反馈显示,假冒产品正逐步减少。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在全国乃至更广阔的市场中树立六安绳网的品牌地位。”
在苏埠镇,绳网产业已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目前,全镇拥有绳网加工企业20余家,各类绳网机械近5000台套,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产绳、线、网等产品约1.5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15%至20%,年综合产值约6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苏埠镇是渔网具产业集群专业镇,素有‘渔网之乡’的美誉。”苏埠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代乐介绍,“绳网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体量与行业影响力。下一步,我们将从共筑产业集群、共推创新升级、共拓市场渠道三方面发力,以更高效率、更实服务、更强保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绳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苏埠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力量。在苏埠镇,许多村民通过参与绳网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多少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养家。”正在车间工作的村民伍德甫欣慰地说。
从一根根细绳到一张张渔网,从传统渔业用品到多领域应用,从国内市场到海外拓展,苏埠镇绳网产业正以“小渔网”编织乡村振兴的“大梦想”。在技术创新、品牌战略与集群发展的共同驱动下,苏埠镇绳网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赵宇 尹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