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吉林省农业农村实现六个新提升

来源:吉林日报 责任编辑:樊世才 2018-03-08 09:29:31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农业部门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共同奋斗下,吉林省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实现了六个新提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提升。2013-2017年,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710.2亿斤、706.56亿斤、729.4亿斤、743.44亿斤和744亿斤,年均增速1.17%。特别是2017年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比2012年的668.6亿斤增长11.28%。从2013年开始,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700亿斤,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我省的粮食大省地位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进一步稳固和提升。

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实现新提升。从2016年开始,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32.58万亩。2017年,继续调减籽粒玉米221.1万亩。两年累计调减553.68万亩,超额完成两年累计调减500万亩的目标任务。全省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园艺特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实现新提升。2013-2017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40亿元、1300亿元、1432亿元、1607亿元和1750亿元,年均增速8.99%。特别是2017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再上新台阶,比2012年的1050亿元增长66.7%。全省园艺特产业日益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农产品加工业支柱产业地位实现新提升。2013-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4028亿元、4510亿元、4835亿元、5200亿元和5600亿元,年均增速8.59%。特别是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再攀新高,比2012年的3545亿元增长58%。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地位与作用日趋增强。

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新提升。2013-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621元、10780元、11326元、12123元和12950元,年均增速7.71%。特别是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比2012年的8598元增长50.62%。全省农村民生和农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新农村建设实现新提升。建设重点村2854个,创建美丽乡村389个。通村公路总里程超过8万公里。改造农村泥草房76.4万户、危房24.8万户。省级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9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10亿元,带动社会投入300亿元。培训村干部1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农合全覆盖。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六个新提升的实现,是全省农村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成果。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农村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为我省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吉林日报/记者张力军)

相关推荐
国企担当与创新实践双向赋能——云天化股份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在产品研发与生产上持续深耕,更以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力量。

中国“农科城”杨凌搭建上合组织农业交流合作平台

正在中国“农科城”杨凌举行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塔吉克斯坦杏和公司负责人普洛特·阿舒罗夫的摊位前人头攒动。他带来的杏干、桑葚果糕、果茶等产品,颇受展会观众青睐。

津吉粤三地倡议:农业领域将深化省际合作交流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日前在天津召开,18日下午举办的“海河之约·津吉粤省际合作交流活动”中,津吉粤三地共同发布了《津吉粤深化省际合作交流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