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欧盟应着眼长远全面履约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2-13 10:28:00

欧盟总部大楼

欧盟总部大楼

新华社信息布鲁塞尔12月13日电 (记者赵小娜)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12日发表署名文章,针对“仍有少数成员拒绝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的行为,表示“中国将坚定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欧盟即是“少数成员”之一。

专家认为,在反全球化潮流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欧盟若执着于升级贸易防护体系,不仅会损害中国的经济利益,损害中欧关系,而且也有损欧盟法治精神和国际信誉,有损全球对多边贸易规则和体系的信心,将给国际经济秩序带来巨大破坏。

《议定书》第15条规定,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价格而非受调查的中国产业价格计算倾销幅度的做法,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后,即自今年12月11日起,必须终止。

但欧盟为应对这项法律规定,11月9日向欧洲议会及理事会提交了修改其反倾销法律制度的提案。欧盟一方面希望利用所谓“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变相延续“替代国”做法,另一方面希望对贸易保护体系进行“升级换代”,加固贸易壁垒。

欧盟这种为保护自身产业和就业的做法实在是短视之举。作为世贸组织重要成员,欧盟应该明白,如期履约是欧盟应尽的法律义务,“偷梁换柱”背离法理,将损害欧盟法治精神和国际信誉。曾经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欧盟在此时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对于正在恶化的全球贸易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

欧盟需要认识到,贸易救济手段不是欧洲经济的“救命稻草”。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从多个方面反噬欧洲自身。

长远来看,贸易保护手段提供的“保护伞”容易造成欧盟产业“固步自封”,对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无益。对于部分本应退出市场的落后企业和夕阳产业,过度保护只会为其提供赖以生存的温床,而无助于促进创新和投资。

面对困局,欧盟应从内部寻求根本性的解决之道,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来强化竞争力,积极推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鼓励和支持企业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频繁动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压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只会破坏合作共赢的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导致欧洲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严峻。

近年来,欧洲从对华经贸合作中获益良多,如果欧盟因政策失误,导致中欧经贸关系沦为欧洲反全球化、反欧洲一体化和民粹主义的牺牲品,欧盟会因小失大。

相关推荐
欧盟将斥资18亿欧元强化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供应链

盟委员会5日宣布一项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汽车行业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并助其释放创新能力。该计划将提供18亿欧元,专门用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电池原材料供应链。

欧盟拟放宽车企碳排放规则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3日表示,将于本月提交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法规的修订方案,给予欧洲车企更灵活的排放合规方式。

吉利集团回应“私下与欧盟单独谈判”: 欧委会曾主动接触但吉利拒绝单独沟通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吉利集团全程参与了机电商会在布鲁塞尔与欧委会就行业方案展开的磋商会谈。磋商会谈期间,欧委会主动接触吉利旗下品牌,吉利以大局为重,拒绝和欧委会单独沟通。”吉利集团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