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海缆建设滞后 互联网“新马六甲咽喉”已形成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胡章俊 2016-12-13 11:04:00

新华社信息曼谷12月13日电(记者明大军、李颖)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中网络通信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泰国与欧美、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区之间的网络交往相对通畅,但与中国大陆之间的网络速度很慢。在曼谷登陆中国大陆网站经常会出现严重延时和缓慢的现象。以新华社为例,泰国新闻用户如果从新华社北京服务器上下载视频节目,往往需要数小时,而从新华社香港服务器上下载则只需要几分钟。新华社曼谷分社要上新华社OA系统或NC财务报销系统异常艰难。

就此现象,记者采访了泰国电信方面的官员,据他们介绍,目前泰国,海、陆光缆国际出口为2.24T,绝大部分通往新加坡、马来、欧美等国。与中国大陆直连带宽仅14G,占比不到0.7%,其中10G还需通过老挝中转。

中国是泰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与泰国人员交流最密切的周边国家。泰中之间如此狭窄的国际宽带出口,必然导致网络通信信息交流上的不畅和堵塞。为绕开拥堵,许多中国和泰国企业特别是网络、高科技和金融企业选择了绕道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的线路。包括新华社在内的许多机构和企业都在香港或者新加坡建立了网络中转服务器。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也由于信息周转路径太长,导致延时和缓慢的现象。

在东盟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国海底光缆建设严重滞后

海底光缆是国际互联网的骨架,承担90%以上的国际通信和网络业务。中国与外界网络信息交流不畅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底光缆主权份额太低。

 图表1:中国在东南亚区域现有海缆中所占的份额

31~@@1IU7YJBZ3]PM3`H[MA

国际远程通信地理网上的最新图表和资料显示,不仅中国直连泰国的带宽有限,中国通往其他东南亚、南太各国直连带宽也非常狭窄,其中孟加拉、柬埔寨、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没有与中国内地直联的带宽,需要经过欧美、新加坡、香港等中转。

近10年以来,中国虽加速建设通往日、美等方向海缆,而南向、西向海缆建设仍然滞后,导致信息出海受阻。造成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联接海缆主权份额低、与各国直连带宽狭窄。

在东南亚区域现有海缆中,中国所占的份额极少。目前,有十余条海缆经过东南亚国家,总长度达到10万公里以上。在6条使用中的海缆中,中方/东南亚各国拥有极少份额。5条在建的海缆,中方/东南亚各国拥有少量份额,但都侧重于洲际互联。

通向东盟的海底光缆资源匮缺已严重影响中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电商、外卖服务、移动支付、快递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泰国、越南、缅甸等地这些服务和生活方式方兴未艾,视频内容媒体蓄势待发,移动互联网衍生的创新创业热潮处于萌芽状态,新商业模式有待发掘。同时,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都希望能有中国互联网平台进入,摆脱欧美操控网络舆论和意识形态的局面。这些都是中国经济、文化输出的潜在机会。

然而由于这些国家与中国直连的宽带十分有限,导致中国互联网企业只能望洋兴叹。许多企业,特别是需要大数据传输的金融、高科技和互联网企业,进入泰国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与中国的网络连接问题。2015年,腾讯曾考察在泰国建立数据中心,终因直连带宽有限、通讯费用高昂,将服务器放到了新加坡。

一方面,稀缺的海缆专线带宽导致信息流通成本高昂,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中国企业借“互联网+”“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政策红利。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中国至欧美、日、新专线月租费以Mbps单位计算,仅在几十美元上下,而至泰国需要100多美元,至尼泊尔则为1600美元,至孟加拉、缅甸甚至分别高达2500美元、2800美元。以华为为例,在缅甸需要500Mbps带宽,每月专线宽带费就高达140万美元。

另一方面,物理连接容量不足也可能直接影响中国对东盟等区域信息技术领域的辐射能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主任牟春波认为,作为新兴市场之一,东盟已经成为欧洲、日韩等与中国创新竞争的重要阵地,当前东盟各国已相继出台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规划,已经有一些国家表示期待并欢迎中国方案、中国企业进入当地市场,但物理连接容量不足,将使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陷入“上受制于数据,下受制于应用”的不利局面。特别是随着4G、5G业务的兴起,更多高带宽应用的普及,创新国直通带宽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竞争力恐将削弱。

新加坡互联网新马六甲咽喉已形成

从对国际海缆分布信息及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东盟区域通往世界各个方向的海缆,几乎全部经由新加坡中转,而且绝大多数都由新加坡参与建设。过去10年,是新加坡海底光缆建设投资的高峰期。据统计,该国2000年之前参与建设投产还在使用的有2条;2001-2005参与建设投产5条;2006-2016参与建设投产21条;2017年预计建设投产2条;2018-2020年还将参与建设3-5条。

图表2:东盟与新加坡海缆联接情况

海缆互联方向

海缆数量(条)

新加坡参与建设海缆数量(条)

东盟区域-中日韩

9

9

东盟区域-美国直连

2

1

东盟区域-印度洋、欧洲

9

6

东盟区域内部互联

14

12

Total

34

28

新加坡政府超前30年布局,持续建设海缆,互联网“新马六甲咽喉”已形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国便提出信息通信技术战略ICT,得到有效延续和升级,并提出将新加坡建设为区域的ICT互联中心,成为其此后加大海缆光缆建设的重要政策指导。通过政策稳定支持、运营商大力投资、持续的海底光缆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国家宽带建设,新加坡逐渐占据了东盟ICT互联的关键位置,构建了一个约1000亿新元的ICT市场,且每年保持12%的增长。与东盟国家国际带宽平均1Tbps左右的水平相比,新加坡2015年的国际互联流量达到12.76Tbps。谷歌、微软、亚马逊等顶级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东南亚数据中心均建设在该国。

互联网“新马六甲咽喉”挟国际通讯关口,影响地缘政治。同样占据地缘优势的印尼,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行动较晚,目前近六成的带宽要通过新加坡才能“出海”,严重制约这个拥有2.48亿人口、占东盟60%经济总量的国家ICT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安全。新加坡对海缆的抢占,事实上也压缩了各国通往中国的带宽份额。例如,在印尼国际带宽出口中,到中国的带宽占20.64%,到新加坡的带宽占58.02%,接近中国的3倍。印度国际带宽出口中,到中国的带宽占比仅为3.09%,到新加坡的带宽占29.04%,接近中国的10倍。 

相关推荐
新加坡2025全国华文大比拼活动圆满落幕

由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支持的新加坡华文知识竞赛——全国华文大比拼于26日在新加坡榜鹅综合社区中心圆满落幕。

美团发布2025黑珍珠餐厅指南海外榜单 助推全球美食文化交流

美团25日在新加坡举办2025黑珍珠餐厅指南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颁奖盛典。

2025中新旅游合作论坛暨山东文旅产业推介会成功举办

“2025中国旅游展”24日隆重开幕,由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2025中新旅游合作论坛暨山东文旅产业推介会”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