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8.5万亿元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4-09 11:28:38

新华社深圳4月9日电 (记者王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8日在深圳举行的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上透露,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达18.5万亿元,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在通信设备、互联网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据介绍,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态势,收入规模近20万亿元。产业规模在快速扩大的同时,创新能力继续提升,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在高端芯片方面,采用国产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连续蝉联全球超算500强榜首;3D NAND 闪存芯片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华为、寒武纪、地平线等企业发布人工智能芯片。 

在新型显示方面,我国第一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成都京东方量产;国内多家企业陆续推出各种规格的全面屏,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市场垄断。 

智能手机年产量达14亿台,华为、OPPO、小米、vivo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六名。新一代移动通信方面,5G发展继续提速,技术研发完成第二阶段试验,中频段频谱使用规划率先发布,国内通信设备企业已推出端到端5G预商用系统。 

罗文表示,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仍存差距,核心问题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不相适应”上。 

一是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之间不相适应。比如,苹果公司牢牢占据高端手机消费的领导者地位,高端数字影像领域,日本、德国的品牌依然占绝对优势。 

二是企业研发实力弱与企业市场化能力强之间不相适应。据统计,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百强研发投入大约1890亿元,尚不足微软(约967亿元)和英特尔(约943亿元)两家企业研发投入之和。 

三是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与产业门类齐全之间不相适应。行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仍受制于人,“中国制造”面临“缺芯少魂”的局面。比如,集成电路大量依靠进口,连续数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国产芯片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0%。

相关推荐
“穿越”乡村好去处|古韵新姿间,邂逅非遗风华

安徽呈坎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这里,徽州古建筑层层叠叠,与远山和云雾晕染成一幅水墨画。

全球连线|德国专家:欧中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欧中建交50周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欧中更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我们很荣幸成为这条坦途的见证者”——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让沿线地区焕发活力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合作建设贯通吉南北的干线公路——新北南公路。该公路全长433公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切实便利和福祉,也让沿线地区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