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要看到“中国制造”的后劲儿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2-22 09:43:00

新华社信息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张辛欣) 近日,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美投资建厂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社会对“中国制造”生存发展环境的思考和担忧。有观点认为,曹德旺此举表明“中国制造”成本优势正在消失,企业负重前行、处境艰难。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制造业成本上升是毋庸置疑的,一些制造企业经营困难也是实情,但仅从一两个点去研判形势,匆忙得出“中国制造”前景堪忧、企业都想“跑路”的结论,未免有些简单和片面。

从形势看,尽管在微观层面上部分实体企业赢利压力较大,但从宏观上看,今年前十个月,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明显上升,制造企业即便是福耀玻璃,其主体仍然深扎在国内。从未来看,国家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因此没有理由对“中国制造”前景产生悲观。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间,世界主要制造大国平均工资、工业用电、天然气等成本都在逐年攀升,非我国独有,而且这种上升未来还可能持续。透过迷雾,人们更应该看清,“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成本上升,实质上更在于结构深度调整的阵痛——一方面我们与东南亚等国家相比,成本优势逐步降低,另一方面,产品尚未达到较高附加值,无法覆盖溢出成本,在这阶段,一些深层矛盾自然会“浮出水面”。

我们既要高度重视为企业降成本,更要树立做强“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持企业立足长远,通过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

今年以来,有关创新驱动的举措日臻完善,为“中国制造”转型铺路护航。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再次为“中国制造”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正向中高端迈进的“中国制造”来说,不能再走依靠低成本竞争的老路,应该在“腾笼换鸟”、产业升级上多动脑筋,通过创新驱动积累发展后劲儿。一方面,筑牢工业基础,补上制造短板,另一方面,突破前沿技术,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虽然成本逐年上升可能是常态,但加快向“高起点、高效率、高附加值”和“低排放、低能耗、低占用”转型,将形成成本之外的竞争优势。

相关推荐
记者手记丨沙漠论坛上的中国力量

10月27日至30日,素有“沙漠达沃斯”之称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第九届会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全球8000余位代表围绕“繁荣之钥:开拓增长新前沿”主题展开头脑风暴。

记者手记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在英国品牌金融公司10月15日主办的第二届“日出东方”论坛上,公司董事长戴维·黑格表示,中国品牌发展壮大之路,体现着广大中国企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努力。

直击工博会:硬核首发密集“上新” 外资看好中国制造新机遇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外资企业首发多项面向未来的机器人技术最新成果。ABB集团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业务中国区总裁韩晨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正引领产业变革浪潮。ABB通过本地化战略,正在持续推动先进技术在中国市场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