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厦门以港立市,是国家“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的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近日,记者走进厦门港,感受开年以来经济脉动。
近日,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成功为一名陈旧性粉碎性股骨髁骨折的当地患者实施了手术,并在乔治敦公立医院使用了中国国产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
四川省宜宾环球格拉斯玻璃制造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内的杰出代表,以创新为驱动引擎,深度挖掘五粮液“大国浓香”背后的创新潜能,在玻璃制造领域持续深耕。
国新办1月21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2024年中国制造“成绩单”新鲜出炉: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40年来,脱胎换骨的海尔集团在电冰箱等白色家电生产研发中持续引领,产业版图遍布世界各地。
从商城里的滑板车,到中欧班列的货物运输,再到新能源电动车的合作研发,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是中欧合作共赢未来的见证。
11月25日,中国石油中东公司联合伊拉克中资企业商会和伊拉克-中国商会等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共同举办《“中国制造”持续助力伊拉克经济增长》报告发布会暨伊-中商会座谈会。
中国电动三轮车热销海外的背后,是中国国货品牌逐渐摆脱过去低端、廉价的形象,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升级、供应链整合等,实现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的提升。近年来,从电子产品到家用电器,再到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中国制造在海外“圈粉”无数。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在峰会新闻中心,一些来自非洲国家的记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在自己的国家还是中国,他们都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的先进高效、中国产品的过硬品质。
近年来,中国品牌不断进入非洲,从服装、家具到日用家电,从电子设备到电动汽车……这些“中国制造”凭借设计美、性能好、服务佳等特点,赢得越来越多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中国与非洲贸易额持续增长,非洲商品悄然走进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制造也在非洲人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丰富多元的中国产品日益走俏非洲。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上的峰值2821亿美元,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对非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91%、109%、57%。
过去几十年,只有很少一些中国消费品公司以自己的品牌吸引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但新一批年轻的中国品牌,如云鲸(扫地机器人)、文石Boox(阅读器)和徕芬(电动牙刷和吹风机),正在开辟一条不同的道路。
调研中,一线从业者和专家学者表示,要做好顶层设计和重大项目落实,促进“中国制造”和“中国物流”在全球协同布局,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6月8日,江苏锐成机械有限公司成功交付了国家重大专项“龙泰工程”核心装备——核高放处置坑开挖装备的首台整机,这也是全球首台用于核高放处置坑开挖的最小直径硬岩垂直掘进机,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科威特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涉及油气、基建、住房、交通、通信、环保、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为增进科威特民生福祉做出积极贡献。仅2023年,50多家中国企业参与了包括科威特国际机场、科威特大学城等多个“2035国家愿景”重点项目。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吸引了不少年轻网友关注的目光,围绕大家关心的话题,我们一起跟AI“记者”聊了聊。
由位于中国安微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列车、泰方负责运营的泰国首条单轨列车线路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西班牙机床制造商达诺巴特集团中国总经理霍·桑滕斯日前在上海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高端与新兴制造业的增长潜能让该集团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2项目立足于先进的建设理念,运用了丰富的“中国元素”,想方设法克服极地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正在如期推进。截至今年4月,北极2项目三期工程进度分别达到95%、75%和40%,整体建设进度已达到75%,年底将投产第一条生产线。
显示 20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