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04-20 16:38:50

新华社重庆4月20日电(记者赵宇飞)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海铁联运首批国际中转货物20日在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完成报关,并已搭载当日开行的中欧班列(重庆)驶向波兰。这标志着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

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货物从重庆出发通过铁路抵达广西北部湾,再通过海运抵达新加坡等国家,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约15天左右,已成为西部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

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李玮介绍,这批国际中转货物是东南亚地区生产的电子产品,此前东南亚的货物都是通过海运抵达欧洲,运输时间长达40天左右。此次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重庆)实现无缝对接,东南亚货物经重庆铁路口岸,以转口贸易模式抵达欧洲,总运输时间不到20天,大大缩短了企业的物流周期。

“按国际惯例,国际货物转口业务量是评定一个港口是否成为国际枢纽港的重要标志。”中国交通物流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说,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效闭环,将有力辐射带动中国西部地区开放发展。

自去年9月底常态化运营以来,南向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实现每周双向3班对开,已运营超过130班,内外贸港口已覆盖东亚、东南亚、非洲、美洲、中东在内的45个国家和地区中的82个港口。

李玮说,未来,南向通道将继续推动“欧洲-重庆-广西-东南亚”的国际中转业务,根据客户需要提供更为多样化的物流产品,为“一带一路”注入新活力。

相关推荐
聚焦高质量发展|成都青白江:以铁轨为笔,绘就内陆腹地的开放轨迹

作为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青白江区先后获批自贸区、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等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以及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都铁路口岸等“国字号”金字招牌。

今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5000列

7月2日12时,随着一列满载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从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鸣笛驶出,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标志着今年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相较去年提前42天突破5000列。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当日,首趟北京至阿塞拜疆巴库的跨里海中欧班列在北京市房山区发出。班列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模式,跨越8000多公里,在途运行时间15天左右。班列的开通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欧洲及中亚地区的经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