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让美国优质项目落地中国市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2-26 10:42:00

 

图为沈赐恩(左三)与他孵化的创业团队

 图为沈赐恩(左三)与他孵化的创业团队

新华社信息旧金山12月26日电 (记者马丹) “我想通过互联网、智能硬件这样的现代科技,让医疗领域的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和可扩展化。”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华人企业家沈赐恩走出一条美国优质项目在中国市场产业化的深度孵化之路。

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沈赐恩赴美国留学,之后先后拿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不甘于在硅谷当一辈子“码农”的沈赐恩开始尝试创业,但却屡屡遭受挫折。

2008年,沈赐恩转变方向,成立了幼发拉底孵化中心,担任首席执行官,这也是硅谷最早的华人孵化器。孵化器是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地等基础设施以及融资、管理培训等其他支持性综合服务、帮助其成长的公司。

他坦承,最初一两年,公司经营模式照搬别人,又缺乏经验和优势,导致许多项目失败。在付出了资金和时间的代价后,沈赐恩知道别人的模式不适合幼发拉底。“只有经过这个失败的阶段,才逼着我们寻找适合自己的路。现在我们找到了感觉,技术产业化这条路非常适合我们,我们可以做得很成功。”

相比土生土长美国人的孵化器,在中国出生长大的沈赐恩意识到,需要充分利用作为华人的优势,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他说:“中国有着广阔市场,美国公司往往想要涉足却不得要领。幼发拉底把在美国找到的项目与中国市场对接,在中国进行产业化推广。”

沈赐恩最为津津乐道的典型案例是一个治疗慢性顽症糖尿病的解决方案。一个是十多年潜心钻研传统中医治疗二型糖尿病疗效显著的旅美华人医生,一个是一心要做技术产业化、帮助研究人员实现产业梦的孵化者,两人一拍即合。

沈赐恩把这个项目引进幼发拉底,在中国浙江省湖州市落地。两年多来,一批批糖尿病患者前来接受中药为主,针灸、饮食、运动为辅的特色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快速解决血糖问题。

在积累足够大量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幼发拉底正在致力于这个项目的升级,即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智能硬件(例如自动诊脉仪、自动针灸仪)等现代技术,结合中药和其他辅助手段,实现远程可视化、智能线下治疗系统。

“不久的将来,远程医疗技术可以让糖尿病患者不出家门也能方便地接受治疗,以合理的代价摆脱胰岛素。”沈赐恩说。

几年来,幼发拉底的业务快速发展,相继在中国杭州、北京和湖州建立了孵化器运营中心。沈赐恩也频繁奔波于太平洋两岸间。在位于硅谷城市桑尼维尔的幼发拉底办公区,经常有人登门参访,与沈赐恩交流。每当此时,快人快语的沈赐恩总是愿意主动分享,在如今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他曾经一次次走过的弯路。

成功的因素总是被归结于天时、地利、人和。沈赐恩深感受益于充满潜力的中国市场和国家对引进海外技术及技术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他说,新技术产业化应选择在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的地方进行。如今,中国政府大力扶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非常鼓励海外技术项目落地,幼发拉底正是抓住了这个好时机。

问及沈赐恩未来的愿景,他脱口而出,“希望几年之后,把在中国市场培育成熟的技术项目再带回美国、带到世界其他地方加以推广,尤其是那些医疗健康项目,为造福人类作出贡献。”

相关推荐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每一次合作都能感受到中国蕴藏的无限可能”——访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弗拉杰

弗拉杰说,施耐德电气将坚定深耕中国,携手本土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共同塑造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的未来。

“相信在中国市场能有更多收获”

“博鳌亚洲论坛一直是凝聚各方共识、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与包括中方在内的合作伙伴一道,以创新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听“信任票”里的开放中国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中国经济明显回升向好,内外信心有效提振,叠加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力稳外贸稳外资等举措不断出台,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接连落地中国,外资正用实际行动加码投资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