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好大一个"村",有啥不一样?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5-15 17:25:00

这个“村”人才高度聚集,有外籍从业人员近万人、留学归国人员3万多人、海归“千人计划”专家1300多人。

这个“村”有2万多家企业,320多家上市公司,1600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近70家独角兽企业,咱们身边的各种服务或许都能找到这个“村”的影子……

这个“村”在北京有“一区十六园”,在全国合作共建20余个“分村”,在硅谷等地设立了10个海外联络处……

它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

中关村

这个“村”有啥不一样?

听听“村民”怎么说

34年前,在中科院计算所一间小平房里,一群“憋”了多年的科技人员开始创业。

“我出生在抗日战争年代,见过中国落后的样子,见过中国穷的样子。”柳传志说,今天是中国空前好的一个时代,给予我们发展的空间。创新有时候是“憋”出来的,靠一种摔得鼻青脸肿再往上爬的劲儿。

中关村1

柳传志

从拿着20万元创业,到年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控股公司,“联想”,成为这个“村”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中关村2

1984年,柳传志等11位科研人员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中科院计算所内)中创办了联想

改革开放初期,一把椅子改变了这个“村”资深“村民”——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的人生轨迹。

中关村3

1988年,时代集团王小兰在洽谈中

有一天,当时在机械工业部工作的王小兰突发奇想,希望设计一张办公椅,既可以坐着办公,也可以躺下休息。但是,在设计完成后,“谁来造”成了一个问题。

“一方面是奇思妙想,一方面是供给不上,社会上缺少一个角色来对接需求。”王小兰说,干脆我们尝试自己做!

“科技创新发展,要解决体制上的藩篱,突破老旧体制的束缚。”王小兰表示。

中关村5

王文京

编号“SY0001”私营高新技术企业牌照,是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的珍藏,伴随他从创业时的9平方米居委会闲置间,一路走到今天600余亩的园区。

1988年的一天,王文京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办公室“偷溜”出来,跑到北展参加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大会。

王文京说:“我当时就热血沸腾,回去以后就开始写辞职报告。”

“凭自己的知识去创业,当时最好的地方就是中关村。”王文京说。

中关村6

王文京创业初期的9平方米居委会闲置间

“买相机吗,先生?”“攒电脑吗,同学?”……无数人的中关村印象,都停留在那个人头攒动的“大卖场”。

就是在这个大卖场,24岁的刘强东租下4平方米的柜台,买了台二手电脑,卖起了VCD。

大卖场经历过杂乱无序和不断变动,但刘强东坚信科技产业要坚持质量、坚持创新,坚持走正道。

京东,就在这样的理念下诞生、成长、壮大……

中关村7

刘强东创业初期的柜台

小米科技不卖小米,卖的是手机和各种智能终端。

最初几年融了几十亿美金,小米全部在“村”里搞定。

创业时,小米创始人雷军每周工作6天,每天12个小时。“大家的付出、大家的创业精神,创造了小米奇迹。”

雷军说,敢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和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就是创新的精神。

“创新决定了我们飞得有多高,品质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他说。

中关村8

雷军

历史终将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正如很多中关村见证者所言,“再好的梦,也梦不到中关村会如此蓬勃发展。”

这个“村”有啥不一样,从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到改革发展的“先行者”,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到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主力军”,中关村踩着时代的节拍,奋进在创新变革的最前沿。

这个“村”为啥不一样?

因为无数梦想家在这里“耕耘”,敢为人先,拓展着疆域。创新要素在这里高度聚集,先行先试政策扫清创新痛点,创新生态正如涌泉般培育创新成果。

梦想40载,一以贯之唯创新。

40年,数代人,他们艰苦创业、敢于突破、不断前进。

他们急国之所需、拥理想情怀。

什么是中关村创新创业文化?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产业报国的奉献精神。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

中关村之“大”,大在“创新”二字的无限潜力,大在“科技”二字的无限魅力,大在“示范”二字的带动能力……

中关村自身也在更迭进化,它不仅影响着中国,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也在改变着世界,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