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河相挽两国 一节心手相牵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唐云 2025-01-15 14:51:04

红河,壮美雄奇、奔腾不息,相挽润泽两岸土地,见证中越两国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春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赓续传承历久弥新,联结两岸民间延绵不绝的文化互鉴。

中越两国人民均有欢度春节的文化习俗。同庆新春佳节,成为中越民心相通、文化相近、睦邻友好的生动缩影。

今年是中越两国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1月15至16日,红河流域中越人文交流2025年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暨边民大联欢活动,将在河口瑶族自治县和越南老街省老街市举办。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如约而至,再次奏响红河流域中越地方双边文化交流、友好合作的和谐乐章。

时针拨回2016年。在中国河口与越南老街缔结国际友好城市10周年之际,两地举行首次双边宣传工作会谈。在此后的两地党政会谈中,双方就轮流举办“中越跨境春节联欢晚会”达成共识。

2017年1月19日,以“同欢乐、话友谊、促发展”为主题的首届跨国春晚在河口县精彩上演,两国艺术家、嘉宾代表及民众在情意浓浓、祝福满满的演出中,共同领略“中国红”与“越南红”交相辉映的文化魅力。

以春节为媒、文化为桥,促民心相通。跨国春节晚会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搭起红河流域中越文化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起到了“民间外交”的作用,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身着中式旗袍与越南奥黛的两地演员翩然起舞,原生态山歌小调悦耳动听,经典曲目引发观众共鸣共情共唱……跨国春晚上既有热情欢歌,也有轻歌曼舞,中越民族文化在舞台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越友谊在节目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收获两国人民极大关注与认可。

为将跨国春晚打造成文化交流盛宴,每一届晚会均在节目创意和编排上精雕细琢,突出两国文化交流交融内涵,注入戏曲、武术、诗词书画等文化元素,既展现不同文化引人入胜之处,又融入友好发展主题,为中越观众呈现高水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内容。晚会形式、节目样态和舞台背景、灯光效果等不断创新升级,每年都让人耳目一新,并通过媒体同步传播,观看人数屡创新高。

以跨国春晚为支点,双方不断延展活动内涵。每年晚会期间持续开展党政代表团互访、会谈会晤、商务合作等活动,促进各层级、各领域双边交往持续升温。去年12月,“红河节—红河流域中越合作周”成功举办,红河两岸“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成为红河州与越南红河流域各省市加深友好交流、共筑深情厚谊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以跨国春晚为代表,双方用心深耕民间友好情谊。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近年共同举办了“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红河的月亮——中越中秋诗词朗诵会”、中越媒体“云上梯田·梦想红河”采访活动、越南老街省莱州省青少年“跨国红色之旅”等精彩纷呈的民间友好交往活动,两国民众相互往来、亲切自然。

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红河州始终把越南老街省、莱州省等红河流域各省市作为友好合作的重要伙伴,力争做中越交往的实践者、务实合作的推动者、和谐共处的守望者。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红河两岸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如同蜿蜒流淌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中越友好交往的奔涌长河。(记者 饶勇 通讯员 侯建宇)

(原标题:一河相挽两国 一节心手相牵)

相关推荐
共建“一带一路”续写中国和东南亚民心相通新故事

中国和东南亚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历史的长河中,古丝路架起文明对话的桥梁,睦邻友好不仅刻于史书与古迹,更融入了市井烟火。

为中老民心相通贡献云南力量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讲师、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中方联络人李正阳认为,云南省致力于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展望中老合作与中国—东盟合作的未来前景,云南需牢牢把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坚持经贸发展与人文交流并重,以交通、经贸、旅游、文化为复合抓手,盘活各方面优势资源,为实现中老民心相通贡献云南力量。

智绘中国 | 落实八项行动·支持民间交往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拥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上百种语言文字并存。在共建过程中,民间交往促进民心相通,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