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万隆会议70周年”国际研讨会当地时间22至24日在巴西巴伊亚州联邦大学举行。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
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主办的“中国-斯里兰卡南南合作技术援助项目”验收研讨会近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举办。会上数据显示,在中方技术支持下,项目所设示范农场中的香蕉、芒果和菠萝在产量、品质及产能建设方面均实现大幅提升。
马达加斯加经济学家、国际问题专家拉本贾·克劳迪奥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推行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推动非洲融入全球价值链发挥重要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支持实施“一国一品”倡议全球项目启动研讨会于7月8日至10日在意大利罗马粮农组织总部举行。来自五大区域15个示范国家的项目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实施计划交流经验、共商未来发展,标志着这一倡议即将进入加速实施阶段。
为期3天的加勒比共同体第49届政府首脑会议7月8日在牙买加北部港口城市蒙特哥贝闭幕。会议期间,与会多国领导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充分肯定中国与加勒比国家之间的合作成果,认为这种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为本地区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中国是全球南方国家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印度尼西亚国际关系学者韦珍玉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在全球格局深刻调整、南方国家集体崛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以团结、共赢、发展为导向,积极推动与全球南方国家在各领域深化合作。”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总裁拉里奥7月2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参加第四次发展筹资问题国际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国际农业发展领域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重要引领者,中国农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值得向海外推广。
乌干达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下从中国引进的首批9只简州大耳羊日前顺利运抵乌干达。乌农业官员以及南南合作项目中乌专家等参加了7月1日在恩德培举行的接收仪式。
6月6日,由国家商务部主办、南昌大学承办的“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汉语文化研修班”在南昌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开班。
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出资援助的蒙古国气候变化适应性支持项目启动仪式26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
中国创设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的布隆迪学校供餐项目结项仪式4月10日在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举行。
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论坛3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国家金融信息大厦举办。
2023年5月,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启动。项目启动以来,中国专家在斯里兰卡开展了包括芒果、菠萝、香蕉在内的多种热带水果种植实验,将中国农技和经验与斯里兰卡当地实际条件相结合,传授给当地农技示范员,进而普及到斯里兰卡千千万万个果农家庭。
中国与国际农发基金(IFAD)2月13日就续设中国-IFAD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在罗马举行签约仪式,旨在支持全球南方农业发展。
东南亚与非洲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这两个地区都已认识到在南南合作框架内开展经济和其他领域合作的潜力。
文章称,外界对“全球南方”由哪些国家构成尚无明确共识,但多数“全球南方”国家有着共同的“身份认同”,即有着被殖民或遭帝国主义荼毒的历史、曾长期受到剥削和奴役,渴望在西方大国前争取自身权益。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就职以来,内政上更重视民生项目以兑现其竞选承诺,外交上相继访问中美,参加G20、APEC会议,谋求在“全球南方”事务中发挥更大领导作用,务实平衡的施政风格初步显现。专家指出,我国宜积极回应印尼新政府在民生、安全等领域的核心关切,延续两国合作的良好发展势头,打造成为南南合作的样板。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报告指出,中国不仅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还为改善当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提供了助力。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展望报告》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发布,得到各方高度评价。
显示 88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