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绿色协议》启动后,欧盟委员会准备修订适应气候变化新战略,其关键作用在于帮助增强欧洲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经济的绿色复苏。该战略计划于2021年通过,取代2013版战略。
《巴黎协定》承诺参与各方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该协议还承诺各方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被视为一系列低碳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些技术能够大幅削减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从而符合《巴黎协定》的目标。
关于2015年《巴黎协定》规定的中国减排义务的确切性质,有很多解读。在中国,执行政策需要中央政府各部门、各地方政府以及许多其他利益攸关方相互合作与协调。这让落实气候政策这项本来就困难的任务变得复杂。
由于部分国家不愿意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巴黎协定》没有明确各国减排的义务并承认各国国内利益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巴黎协定》仅仅是一个长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框架,世界各国仍需要继续努力达成新的协议。
“参与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的各方能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协议,中国代表团做了非常重要的沟通、协调工作,发挥了积极建设性的作用。”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15日晚闭幕后对新华社记者说。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10日联合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巴黎协定>实施行动计划》,并共同成立全球能源互联网智库联盟。
“中国会始终坚定地、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协定》。”在国务院新闻办26日举行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这样表示。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曼谷谈判9日在泰国首都曼谷闭幕。此次会议是为今年12月的波兰卡托维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做准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新闻发言人尼克·纳托尔日前向媒体证实,叙利亚环境部副部长瓦达·卡特马维在波恩气候变化大会期间表示,叙将尽快签署加入《巴黎协定》并履行承诺,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对其履行承诺予以支持。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17日在线发表文章称,达到《巴黎协定》所定的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并非不可能,但我们要下更大的减排决心才行。文章指出,根据此目标设定的碳预算,可用的碳排放剩余限额比此前预计的多。
美国总统特朗普18日在纽约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巴黎协定》和伊朗核问题交换了意见。
美国白宫发言人莎拉·桑德斯近日表示,只有向美国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才会改变其有关《巴黎气候协定》的立场。桑德斯称:“美国有关《巴黎气候协定》的立场没有改变。此前特朗普总统已说得非常明白,美国退出该协定。只有在条件更为有利的情况下,美国才不会这样做”。
法国总统马克龙8日在德国汉堡宣布,将于今年12月12日在巴黎举办峰会,在《巴黎协定》通过两周年之际进一步推动其执行。
德国总理默克尔8日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汉堡峰会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经过两天会谈,二十国集团一致支持自由贸易,但由于美国的退出,与会各方未能就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达成共识。
欧洲多国首脑29日在柏林会晤,并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申支持自由贸易和《巴黎协定》。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16日发表媒体声明,公布亚投行能源领域战略,并表示支持成员履行《巴黎协定》相关承诺。声明显示,亚投行董事会15日举行会议,支持该机构的“亚洲可持续能源战略”,协助会员向低碳未来过渡。
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发表公报宣布,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法国推出一个名为“让我们的星球再次伟大”的网络平台,鼓励全球学界和企业界继续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事件近来持续发酵。美国国内,特朗普政府官员忙着参加各种电视节目,为这一决定辩解;国际上,来自各方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宣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后,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继续发出各种批评声音。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宣布将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这一决定给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带来不确定性,世界舆论对此纷纷表示批评和遗憾。各方也强调,美国此举不会终结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而只会损害自身的经济。
显示 3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