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一张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正在京津冀大地加速铺展,促进区域更好互联互通。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互联互通、经贸投资和数字科技等领域合作,走出一条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为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同其它国家通过富有成效的农业合作提升了区域农业技术水平,促进了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综合效益的显著增长,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注入稳定而强劲的动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来自不同民族、拥有不同文化的上合组织国家民众像走亲戚一样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共同谱写文明交流互鉴的崭新篇章。
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政策对话、技术交流、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广泛合作,在环保合作领域取得系列成果,进一步推动区域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上合组织国家间人文交流与合作呈现领域更广泛、内涵更丰富、机制更完善、成果更丰硕等新特点。
截至目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累计为上合组织国家培训数字技术人才830余人次,预计将提前超额完成3年1000人次的阶段性培训目标。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举行。从百年大港到现代智能码头,天津港正展示着港口智能化的“中国方案”。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ART为天津港集团自主开发的自动化水平运输设备,可与岸桥、轨道桥和充电桩实现高效联动。目前,天津港有130余台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ART规模化运行。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在津城启幕,世界目光齐聚渤海之滨,这座位于“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的北方港城,正以包容开放之姿,描述上合津韵叙事。
商务部副部长凌激8月27日说,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约5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
上合组织“含金量”为何越来越高?影响力、生命力、感召力为何不断提升?本期《新华网国际看点》连线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永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丁晓星,请他们一起深入解读。
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依托青岛区位优势以及青岛上合示范区集聚辐射效应,积极服务和保障上合组织国家海上经贸往来。其中,“中亚航线”“印巴航线”以及“日韩-青岛-中亚”海铁联运过境箱量同比均涨幅明显。截至目前,青岛港共挂靠上合组织国家航线42条,通达上合组织国家的30多个港口,实现了货物吞吐量、新航线开辟“双增长”。
东临渤海、北依燕山的中国沿海城市天津,素有“河海要冲”之称。越来越多的上合组织国家货物在位列全球十大港口的天津港集散,使天津成为大量中欧(中亚)班列的“始发站”、连接上合组织国家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4年来在推动全球和平、安全、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多极化世界发展和国际公平正义。
因合而聚,因合而兴,因合而新,合作是流淌在上海合作组织身体中的血脉。中国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始终把上合组织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以实际行动践行“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的工作口号,与地区国家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农业、经贸、人文等多领域合作全面开花,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组织家园。
海关总署8月20日发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11万亿元,同比增长3%,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印度总理莫迪将出席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此次访问将是莫迪自2020年中印边境争端爆发以来首次访问中国,也是莫迪自2022年以来首次亲自出席上合组织峰会。这表明上合组织对印度的重要性日益增长。
阿联酋经济学家纳赛尔·赛义迪近日表示,上海合作组织为深化阿联酋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提供了坚实支撑,助力双方在多领域拓展合作。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近日,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在上合示范区成功举办。光影世界里,茉莉花瓣从曲阜孔庙大成殿飘然飞出,将观众带入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显示 23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