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启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
经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1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1日启动“国际创新协同区”建设。
最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的项目建设相当火热:8月16日,31个项目竣工;8月17日,42个项目集中签约;8月18日,三季度的24个项目集中开工,掀起了新一轮建设热潮。
记者23日从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获悉,截至3月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873平方公里范围内开通的移动通信基站数已达到1781个,其中5G基站993个。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企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16日,上海自贸区全球营运商计划在浦东外高桥正式启动,来自英国、德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1家企业首批签约,将在自贸区内建设可以覆盖全球业务的高能级功能总部。
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未来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也是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的重中之重。24日,《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发布,目标是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
经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复,9月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启动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当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11条措施。
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将开展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
一年前的8月20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一年间,按照“系统改革、集成创新”原则,临港新片区一系列改革有序推进。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挂牌首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的成绩单显示:截至目前,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累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2713.63亿元。
中国经济从“内循环”到“外循环”,再到“双循环”,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上海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
中国经济从“内循环”到“外循环”,再到“双循环”,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上海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实现“一线”充分放开,除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进行申报的外,“一线”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货物,采用径行放行,企业可以直接提货、发货;“二线”由以往区内外企业双侧申报制度改为区外企业单侧申报制度。
1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产业功能布局及规划概念设计方案。根据方案,相关区域将建两栋鱼形双子塔,加速集聚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总部。
在一笔国际贸易中,货物的运输和交付都在境外,但接单、资金结算都在境内,这种新型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近年来逐渐升温。顺应市场主体的需求,上海自贸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13日在外高桥保税区正式成立,助力企业在境内配置全球资源。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31日宣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试点正式启动,这是助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挥金融改革创新引领作用和金融对外开放先行先试作用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全链条服务”企业,在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同时,安商、稳商、招商工作齐头并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困难、快速落实疫情补贴……使新片区持续成为吸引企业驻扎的热土。
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外商纷至沓来。记者获悉,目前上海自贸区吸引合同外资已达1271.04亿美元,实到外资也从去年的221.33亿美元增至今年的318.16亿美元,这些项目98%以上是通过备案方式设立的。
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17个月实现签约到投产的“特斯拉速度”逐渐成为常态。11日,“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启用,该平台通过集成服务和并联审批,提高政务服务的便利程度。
显示 81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