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变,包括工资上涨,为亚洲和非洲的低收入国家带来了潜在机遇。如果正在中国内部转移的制造业职位转移到中国以外,发展中国家可以调整自身定位吸引这些职位。
东南亚经济体极大地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但它们对中国的依赖也导致政治和经济上的弱点产生。如何让这种关系变得更加互惠互利是一项挑战。
2017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出现什么迹象?影响当前投资趋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地方是对外投资的潜力之地?对美投资空间在哪里?企业对外投资要防范哪些风险?
而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17年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的4411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7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进一步有效遏制。
随着中国政府对资金出境的监管力度不断升级,中国企业大肆收购海外资产的主力军发生了颇为明显的转变:国营企业取代民营企业,成为海外并购交易的领头者。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一直是中资企业看重的国别市场。中国建筑、中国中车等企业先后在美国市场取得重大突破,为其他企业提供了范例。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承诺未来十年新增一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在中资企业中引发一股“美国基建热”。然而,美国基建市场风险重重,如何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中国在东南亚的深入参与或对其它外国企业和发展伙伴构成竞争压力,但或能为每个人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好的基础设施。外部合作伙伴还需要更多地关注东南亚外国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发展方面的劳动和环境标准合规性,从对中国投资活动的一些抵制中吸取教训。
1994-2016年,中国对柬埔寨的投资总额达147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农业和农工业、工业、实体基础建设,以及服务和旅游业。中国对柬埔寨投资主要由高度的政治互信、经济条件、市场准入、低劳动力成本和自然资源驱动。
在欧洲投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通过欧盟开展投资行为,但这样麻烦而且耗时。第二种是同欧盟成员国就投资问题进行接冾。然而,欧盟成员国将主权交给了欧盟,这种情况限制了机动空间,并不符合中国在欧洲的利益。
外国投资和向外国投资者(包括中国投资者)开放边界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实现这些利益需要马来西亚政府对良好治理的承诺。但马来西亚近期受中国资助的重大项目显示,像投标竞标和透明度这样对好的治理方式的考量都被忽视了。
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拉丁美洲,中国企业不仅正加大投资力度,还迅速向新的经济领域拓展。最新研究数据表明,中国在拉美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大幅增长——除了石油和矿产,中国如今还瞄准信息和通讯技术(ICT)、电力、金融和替代能源。
2016年,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增长近50%,达到约1750亿美元,自2012年以来已经翻了一番。中国在全球投资激增主要是因为对美投资,2016年对美投资超过500亿美元。民营企业收购是其核心。2016年,能源市场意外领先,在所有行业中,吸引的中国投资最多,背后的原因是技术并购(无论成功与否)大增。
本项研究调查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东盟10个成员国从1995年到2013年的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会促使东盟经济的增长,而东盟经济的增长也会刺激中国对东盟进行直接投资。
最近几个月澳大利亚的一系列决策使一些经济学家不得其解。首先是关于潜艇的决定,然后是拒绝中国收购澳洲电网的决定。澳洲政府应从经济学中广泛吸取处理风险和缓解风险的经验教训。未来类似的分歧只会变得更加常见。尽管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规模暂时不大,但将来会继续增长。如果不能处理好现有的分歧,将来就会出现问题。
显示 44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