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的中心地带,一座占地面积巨大的高大图书馆正式启用,这是显示中国在中美洲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最新迹象。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主任谢里夫·加利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为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做出积极贡献,推动全球化进程更公平、更包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多来,已成为全球瞩目、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给相关国和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在前所未有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发挥一种“地缘经济”影响力。
在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汉语是收发指令的唯一语言。这在2011年时还是无法想象的。当时,美国通过《沃尔夫修正案》,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机构利用政府资金与中国政府以及与中国有关联的组织进行接触,实际上将中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这在中国如何影响国际秩序方面提供了一个有趣视角。
从美国及其大多数盟友的角度看,中国是制度对手。不过根据设在柏林的墨卡托中国研究所18日发布的关于全球如何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的分析报告,在其他大部分地区,中国被视为重要的经济伙伴。
本文对“阿拉伯晴雨表”网站发起的一项民调的结果进行了报道,民调结果显示,中国在中东北非国家广受欢迎。
很多人都对中国如何在拉丁美洲赢得盟友和市场津津乐道,但北京的投资利益并不仅限于拉丁美洲。近年来,北京已开始将投资视线看向非洲,并逐渐取代欧盟在非洲的地位。
据一份新报告称,新冠大流行期间,中国以美国无法企及的速度深化了与东盟经济体的关系。
据估算,中国对全球南方最大的一些经济体的出口规模比疫情前增加了近一倍。多个因素推动了该数据的激增,不过最重要的助推力之一是中国在数字与实体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投资,从印尼和巴西的宽带网络到土耳其的发电厂及东南亚的铁路。在西方国家质疑全球化所带来的收益之际,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力军。
面对美国,迅速崛起的中国并没有慌张。没有慌张是有充分理由的——事实上,理由有十个之多。
美国与中国的矛盾、乌克兰危机正冲击国际秩序。对于生存在亚洲的日本来说,了解东盟国家的想法变得更加重要。这里不妨从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两项调查来进行思考。例如,外务省公布的2021年度东盟对日民意调查显示,作为今后将成为重要合作伙伴的国家,中国受到的认可超过日本排在了首位。
当美国总统乔·拜登下个月访问中东时,他的东道主(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很可能会试图说服他重新与该地区接触。
在中国作为2022年金砖国家主席国的领导下,金砖国家似乎再次起飞。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农业部长会议、商务会议、专家会议等一系列前期会议陆续召开,为后期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做准备。这表明,尽管金砖国家的路线图屡遭挫折,但巩固和重启的努力仍在继续。
南非伊奇科维茨家庭基金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非洲15个国家的4507名年轻人中,有76%的人认为中国是对他们的生活有积极影响的大国,而认为美国有积极影响的比例为72%。
对西方而言,最大的威胁不是中国,而是自身制度的恶化,现行制度似乎已经使对民主的疏离或不平等等危险趋势正常化。
许多太平洋岛国不希望再次进入大国竞争时代。正如所罗门群岛反对党领袖马修·威尔所说,“我们不想成为被大象践踏的草地”。但他们真正想要的,也是中国目前似乎更擅长提供的——持续参与和能力建设。
中国是保加利亚的地缘政治后来者,尤其是与俄罗斯以及土耳其的广泛遗产和当前影响力相比。由于保加利亚是欧盟成员以及在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存在既得利益,北京长期以来一直努力在保加利亚获得影响力。中国通过在国家和地方层面采取与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接触的多轨战略来应对这一挑战。
国际体系正处在从基于美国理想和价值观的美国主导的秩序向基于中国理想和价值观的中国主导的秩序转变的初期。迹象随处可见。到来的步伐正在加快。
中东处于世界上一些最致命的冲突和最激烈的危机的中心,在这个资源丰富的地区,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开始谨慎地平衡风险和机遇,以在该地区站稳脚跟。
显示 128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