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与一个重要的投资者。澳大利亚长期享受着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谨慎对待它在周边地区日益增加的活动。现在,澳大利亚正在迈进一个更加困难的时代,堪培拉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可能性以及北京在更严峻的经济背景下的挑战性需求。
澳大利亚应在中澳关系发展的下一阶段中重新平衡外交信息,在已建立的新常态条件下推动关系向前发展。澳方应向中国强调,它想要的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澳大利亚对中国发起的现实检查有利于自身利益与两国关系。
罗伊研究所发表拉筹伯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Nick Bisley题为《澳大利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文章称,中国标志性的国际政策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与世界上几乎各个角落都连接起来,但这却与澳大利亚最富文化气息的城市墨尔本毫无关联。
维多利亚州政府做了其它州都没有做过的事情,与中国签署了一份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谅解备忘录。该倡议导致澳大利亚政府内部意见分歧,联邦政府对于是该拥抱还是谴责中国外交政策中这一最重要的项目显得犹豫不决。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健康稳定发展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方愿同澳大利亚方面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拓展经贸投资合作。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占该国商品出口份额的32%,且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保持这一地位。虽然政治上对华日趋强硬,但澳大利亚的战略方针却有所缓和,并期望同中国加强联系。
现在,澳中关系肯定从未如此重要。曾几何时,中国人把澳大利亚视为一个友好、安全、稳定,且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可靠的法律与政府制度的国家。
"一带一路"只是未来会持续影响中澳关系走向的复杂议题之一。如果试图把复杂的政治问题与简单的经济问题完全割裂开来,恐怕已不再可行。澳大利亚政府是时候制定更加细致、灵活的策略,以便更好应对这段对它来说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
维持健康的对华关系首先需要清晰的思维能力。澳大利亚与中国建立了收益可观的经济关系,它应该维持稳定的外国投资监管体系,并持续警惕外国对国内政治的影响力。但是,澳大利亚没有必要为与中国维持稳健的经济关系感到畏惧。
罗伊研究所调查了澳大利亚人对本国同中、美两国的关系,特朗普时代对美国联盟的态度,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移民和澳大利亚庇护政策等问题的意见。民调结果显示:多数澳大利亚人(79%)对世界的方向不满,并对澳大利亚的状况有分歧(48%的澳大利亚人表示不满)。
澳大利亚人非常清楚中澳关系帮助澳大利亚经济连续25年远离衰退。中澳关系发展越深,澳大利亚就越难以选择美国而放弃中国。如果中国政府足够明智就永远不要迫使澳大利亚陷入必须做出选择的境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将发挥自身力量,自行作出选择。
中国和澳大利亚自1972年建立外交关系后,都在为加强双方合作而不懈努力着,并一直奋勇向前。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亚太经合)的建立为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格局提供了指导方向,澳大利亚也是首批加入亚太经合的成员国,这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对澳政策与澳大利亚自认的建立在“友谊”之上的国家形象相符,“共同的朋友”的概念顺利地被澳大利亚所接受。这使得澳洲人相信其经济财富取决于与中国的良好关系,而大多数澳洲人认为其安全需要中美之间和睦的关系。李克强访澳期间的大多数言论都将关注于贸易与投资,而非战略关系。
中国移民无疑对中国崛起成为经济和技术强国有支持作用,但不是通过间谍和政治活动,而是通过贸易、投资和法律知识的转移。澳大利亚应将中国移民视为帮助澳洲建设跨国服务经济的资源。因惧怕中国政府而摒弃这一资源的代价是澳洲无法承受的。
新到任的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说,中国不仅是澳方第一大贸易伙伴,还在其它领域保持着多个“第一”的称号。着眼未来,双方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宽阔的胸襟、更远大的抱负,坚定维护中澳友好合作的主流和大方向,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要关切,加强对话沟通,妥善管控分歧,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建设好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当日的欢迎活动由澳大利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澳大利亚中华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顾小杰、副总领事童学军以及数百名华人华侨代表出席活动。
澳大利亚在调和经济与安全利益方面面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随着中国的表现越来越自信,并在区域秩序方面展开竞争,其对澳洲在与东亚海上领土争端中的决策也更为在意。澳洲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已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再局限于双向贸易往来。亚洲地缘政治竞争的新局面使澳洲进退维谷。
中澳近日联合发布的“澳大利亚-中国联合经济报告”预测,即使中国未来经济放缓,澳洲仍将受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报告还认为澳洲能够以独立的全球性角色帮助中国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经济体。
显示 44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