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11日表示,在上述60%关税基础上,他还将向在墨西哥生产、进口至美国的中国电动汽车加征200%关税。在帕卡德看来,拜登和特朗普正在进行一场“通往保护主义深渊的竞赛”。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的产品正通过其他国家进入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仍深深地纠缠在一起。
报告显示,在对美国的商品出口方面,中国的一些市场份额被亚洲竞争对手抢占,但仍稳居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列。
农历虎年将近,世界贸易组织(WTO)传来好消息:当地时间1月26日,中国诉美国反补贴案胜诉,中方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对美方实施6.45亿美元贸易报复。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日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中是重要经济伙伴,双方应相互尊重、审慎思考,解决双边经贸问题不应追求完美结果,而应寻求递增式进展。
过去五年来,美国一直在努力减少对中国电脑芯片、太阳能电池板和各种消费品进口的依赖。但就在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高管们想方设法切断与中国的联系之际,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的产品正通过其他国家进入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仍深深地纠缠在一起。
中国已经从一个主要组装进口零部件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制造复杂产品的国家。这使得中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美国商务部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对美国人来说,让美国经济与中国脱钩听起来是个好主意,因为他们指责这个亚洲大国导致美国工厂的就业岗位在过去20年里大量流失。麻烦在于,美国的大多数资本货物依靠进口。而为了减少长期对中国的依赖,它必须在今后数年进口更多的资本货物——包括从中国进口。
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王建民博士说,在美国和中国签署首阶段贸易协议之后,今年的国际贸易形势预料更加稳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4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多次强调,贸易战由加征关税而起,也应由取消加征关税而止,这是双方达成协议的重要条件。取消加征关税,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符合中美两国利益,也符合世界利益,是双方而不是单方的利益所在。
随着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和(技术)贸易冲突愈演愈烈,建立适合所谓新兴技术的出口管制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2018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了《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RA),旨在限制新兴技术向涉及国家安全的最终用户和目的地出口。
美国政府自2018年以来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多轮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中国也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包括大豆等农产品。此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约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以上,这一比例在2018年降至17.9%。
人民网旧金山7月23日电 (邓圩 宫欣)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存在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中美贸易关税壁垒?对华加征关税影响几何?在美中资企业应该如何防控风险?等等问题,都是在美中资企业目前的困惑和担忧。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21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近期就中美经贸问题举行多轮电话磋商。
英国石油公司(BP)认为,如果全球贸易冲突愈演愈烈,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增速将大受影响。因此,中美经贸摩擦拖得越久,美国获得能源主导权的前景就越黯淡。
罗伊研究所国际经济项目负责人Roland Rajah发表题为《东亚不太容易受到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影响》的文章称,目前,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且美国出于国家安全原因希望与中国脱钩。这种情况给东亚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带来了风险。但在某种程度上,东亚不太容易受到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影响。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Daniel H. Rosen发表题为《与中国达成更好的协议》的文章称,中美两国商业关系的旧基础已经破裂,两国关系的新基础仍未确立。几十年来,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总体上是互利的,不直接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部分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减少被其他领域的增长所抵消,消费品价格的下降提升了美国家庭购买力。但过去十年中,中美两国利益与挑战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变化。
本轮中美经贸摩擦已持续数月,引发外界对中美经贸合作前景的担忧,多个行业在阴云笼罩下纷纷谨慎调整各自布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巍认为,经贸往来原本是由市场决定的,而贸易摩擦亦会令产业格局及经贸走向发生变化。对成本要素极度敏感的制造业企业属于行动最快的一批。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报道称,美中贸易战已使许多企业将工厂转至东南亚躲避关税。
美国的中期选举结果不太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任何影响。有迹象表明中国和美国或正在努力解决两国间的争端。中美两国在短期未来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但仅限于贸易和经济问题。
显示 6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