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强调了中非关系近期的两个趋势。在经济合作和融资方面,中非合作论坛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转向“小而美”项目。此外,中非合作论坛展示了中国如何日益提升在非洲的话语权,强调了中国的现代化经验是非洲国家的潜在榜样,并提出了关于中非关系和中国作为全球大国是西方发展援助方式的替代方案的论述。
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铁矿项目、利比里亚邦矿铁路修复和运营项目、几内亚铁路项目、乌干达恩尤供水项目、肯尼亚马拉瓦项目......中铁十局非洲分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十局”)作为落实中国中铁海外发展战略单位,正在非洲实施的一批优质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第三届数贸会上,非洲朋友斯迪卡和宝拉是一对亮眼的存在。中文流利、紧跟热点,他们通过自己做网络节目向同胞介绍中国互联网商业和产品。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9月19日在该委9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落实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六大主张和十大伙伴行动,与有关方面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拓展合作领域,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向深入。重点是“三个深化”,即深化战略对接、深化互联互通、深化新领域合作。
以“现代化道路的中非合作”为主题的非洲在华留学生交流座谈会9月18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南非、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肯尼亚、卢旺达等22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等近百人线上线下参加了活动。
“临甲7号沙龙”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举办。本次活动中,来自外交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围绕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同部分非洲国家驻华使节、中外记者进行了交流互动。
11年来,中国同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不断深入,一体谋划、一体建设、一体推进了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有力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江苏高校,有很非洲留学生在校园学习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又把中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不仅如此,更多科学研究、技术扶持、人才培养等合作正在江苏高校与非洲国家之间展开,架起一座座中非文明深度对话的桥梁。
在非洲大陆上,一座座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拔地而起,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打通田间到市场的通道。
2024年南非国际矿业展览会2日至6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近150家中国企业参会设展,探索非洲市场合作新机遇。
9月2日在京发布的《促进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绿皮书》研究报告,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及国际视角,深入剖析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关键要素,全面分析非洲可再生能源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促进该领域投资的原则与建议。
随着中非合作的逐步深入,在坦桑尼亚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由中国企业承接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交付使用,并深深地改变着当地居民的生活,为坦桑尼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迄今,中非已有数百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合作项目。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一座座风电站、水电站、光伏电站拔地而起,将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澎湃“绿色动力”,照亮非洲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曾长期沦为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输出地。进入21世纪,非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开始更积极探索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等推动下,中国和非洲在工业化合作方面成果丰硕,为非洲工业化进程增添助力。
近年来,一项项中国农科技术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丰富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切实推动了非洲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非洲多国,货币上的图案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成就。从水稻到水电站,从大桥到大楼,多项中非合作标志性成果被印在这些非洲国家的货币上,流通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连日来,来自乌干达的媒体人詹尼弗·阿西姆韦和来自30多个国家约百名中外青年代表,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举办的清华国际青年对话活动。他们走进中国多省市,了解中国在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成就。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拓展,既是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非洲人口困境、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来,中国加强同非洲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提供技术人才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支持,在多个领域收效显著。
8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非绿色低碳合作新机遇——新能源车合作与机制创新对话会上,来自非洲多国的专家学者与多家中非电动车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务实推进中非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的合作建言献策。
显示 221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