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正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南博会7月23日开幕,为期6天,共吸引来自8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会,参展企业超2000家,其中境外企业近一半。
阿拉伯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当前,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发展之路、健康之路、环保之路,为阿拉伯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期两天的首届俄罗斯—中国互利合作“萌芽”论坛7日在俄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开幕。来自俄罗斯50多个地区及中国各省市代表将共话中俄地方合作潜力,助力双边务实合作提质升级。
为期两天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29日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开幕。开幕式上,与会非方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等高度评价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非中相关领域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愿同中方巩固团结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欧洲和中国在市场、资本、技术等方面具有互补优势,双方可以共同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环保、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增长引擎。事实表明,欧中之间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符合双方利益。
在3月12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相关问题向发言人提问。
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于5日在辽宁沈阳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
2020年10月12日,作为中国驻几内亚比绍(几比)第十三任大使,我很荣幸在到任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向恩巴洛总统递交了国书,正式履职。
利比里亚总统维阿日前表示,中国是利比里亚的重要伙伴和朋友,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利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近年来,中国和阿联酋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合作潜力持续释放,两国企业加强互利合作愿望强烈。本次由中国贸促会和阿联酋经济部共同主办的中阿经贸数字展,在疫情期间为企业提供了洽谈合作的新模式,共吸引了中阿2100家企业参展,如是在线下举办,规模将达到10万到20万平米。
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于22日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表示,此次会晤有望进一步促进中欧双方战略互信和互利合作,提升务实合作水平,为疫情之后的双边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加强中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彰显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意义。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20日在法兰克福表示,尽管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但从内在需求和动力看,中德互利合作仍是大势所趋,也是双方唯一的正确选择。
首届缅甸(腊戍)中国(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简称“腊戍边交会”)将于2019年11月21日至24日在缅甸掸邦腊戍市举办。
由中国南南合作促进会和越南工商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越南投资贸易座谈会18日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与会的近百名中越政商界人士探讨互利合作与发展机遇。
应阿曼国家委员会主席曼齐里邀请,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即将对阿曼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中国驻阿曼大使李凌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两国元首关心和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阿友好关系迅速发展,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两国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不竭动力。
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学者卡什米尔·马昆2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互利双赢合作蕴藏巨大潜力,此次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恰逢其时,必将对中太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第一副行政长官薇拉·谢尔比纳日前表示,中国已成为滨海边疆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滨海边疆区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发展互利合作。
首届中国-肯尼亚两国政府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28日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会议,助力两国经贸互利合作。
白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下属的中白发展分析中心主任尤里·谢尔巴科夫近日在明斯克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经贸、投资、地方和人文等领域具有很好前景的互利合作发展引擎,实施该倡议有助于推动多边主义、稳定国际关系并增强地区安全。
乌克兰汉学家协会会长、乌克兰科学院东方学研究院远东问题研究所所长维克托·基克坚科日前在基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互利合作提供了新途径。
显示 3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