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迅速变化的全球和地区格局、现有和新兴挑战、补充现行国家计划,以及更好地连接政策、项目和人员促进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成员国在2016年就制定一项新型长期战略达成一致。
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过度?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正在并将继续增长。目前,中国的投资与需求投资间的缺口为680亿美元。考虑到气候变化,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还会更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未来的基础设施需求也更为突出。
非自愿移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成功应对该问题需要有足够的知识、政策和方法,尤其是涉及水库项目的非自愿移民。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渔洞峡水库是一受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支持的项目。该项目在水库移民安置和补偿方面工作十分成功。
光有资金或没有资金都干不好医疗保健工作。《可持续发展目标3》旨在确保每个人的健康和福祉。为实现这一目标,亚洲或需要投入数千亿美元的巨额资金。随着传统捐助赠款变得更难以获得,现在是时候寻找新办法获取资金了。债券和混合融资可以帮助私营部门参与投资,助力医疗保健工作。
2015年11月,东盟第17次峰会上通过了《东盟经济共同体2025蓝图》。蓝图规划了未来十年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工作。东盟经济共同体委员会被任命为确保遵循蓝图战略措施的主体。委员会能够帮助约束蓝图固有的灵活性,克服东盟传统的办事方式吗?这对于避免再次为新蓝图设定一个最终期限非常重要。
当前,2017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9%,比之前预计的增长速度高出0.2%。对2018年增长预测的小幅度更新体现出对外部需求扭转速度的谨慎观点。
本文对培养有工作能力的毕业生提出了五种创新方式,分别是:建立大学和产业之间的联系,通过技术促进教与学的过程,在技能发展过程中与雇主进行互动,探索获取教育的新模式,以及促进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
亚洲开发银行2017年年度展望报告称,因强劲的消费需求,南亚将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发展的引领。作为南亚次区域最大的国家,印度将在2017年实现预期增长7.4%,明年增长有望达7.6%。
亚洲开发银行20日发布《2017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将亚洲地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5.7%调高至5.9%,明年增长预期从5.7%调高至5.8%。 报告说,这一调整是基于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长超过预期。
尽管世界千万人口水平的大都市都在亚洲,但非洲的城市人口也一直在扩大。入驻居民正在争取新的经济和社会机会,同时对城市资源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化成功的关键是对教育、卫生和健康方面有力投资,从而让城市化更具包容性。
在灌溉部门中,地下和地表水抽取、农业灌溉技术和农业机械都需要使用能源。水和能源间有内在联系,但关于量化灌溉系统中能源使用的信息有限。本文总结了量化越南高效灌溉系统中水和能源利用的试点研究的成果。
创造充裕且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项目国家的一项艰巨挑战。许多“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国家靠资本密集型的采掘行业推动经济增长。然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失业率激增,其中青年人首当其冲。CAREC国家的中小型企业可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亚太地区继续面临气候变化的影响。亚太地区的贫困人口占世界的大多数,这里的居民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本文讨论有关亚太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最新预测,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系统,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本文还强调了现有知识的差距并确定了继续研究的途径。
法国、韩国和瑞士生产不同的商品和服务,这体现在不同的工资水平和最终不同的人均收入上。这些差异是每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导致的,在复杂性和收入弹性需求方面都存在差异。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升级经济结构并实现经济结构多样化,这是提升中长期工资和人均收入的唯一方式。
在量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时,准确衡量这些投资至关重要。如不这样做,可能会严重歪曲需求,进一步拖延该地区道路、电力和供水网络等设施的建设。为进行更准确的衡量,可扩大用于估算政府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分类数据,为国民帐户的附属表格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框架。
亚洲开发银行和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14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联合发布报告说,若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置之不理,到本世纪末亚洲大陆气温将上升6摄氏度,这将对亚太地区的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对东盟而言,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东盟经济共同体的重点从创建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转向了建立数字单一市场和着重于信息数据自由流动的服务基地上。确定东盟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需要评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因素——连通性、电子商务、技术驱动的人力资本——在东盟成员国中的普及情况。
今年7月标志着亚洲金融危机发生20年。20年来,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达6.8%,高于世界其它地区。但亚洲不能自满,这里仍有3.3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中,许多国家的不平等情况也在加剧。亚洲国家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使经济更有弹性,并确保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中国正推进以基础设施为引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现代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这一上升的发展前景鼓励各国政府对发展进行更大的设想。亚洲不断提高的中等收入地位正极大地增加为发展项目提供资金的金融供应和需求,这将帮助亚洲国家加大扶贫力度,推进造福所有人的可持续经济发展。
政府和银行正在与技术公司合作,观察区块链否可以用来解决类似可追溯性、识别和信任这样令人困扰的问题。许多亚洲国家已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格鲁吉亚、柬埔寨、印尼和缅甸已开展区块链试点项目。
显示 472 条中的 381 到 40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