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延续增长态势。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
人民币在相对不长的时间内一跃成为莫斯科交易所交易量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活跃货币。在俄罗斯市场上,投资人民币的基础框架刚刚开始建立,投资机会不会太多,但进程已经启动。
当前,欧洲通胀形势空前严峻,7月欧元区通胀率飙升至8.9%,本周欧元兑美元几乎持平于1.0210,暂时企稳。俄乌冲突以来,欧元大幅贬值,受访学者认为欧元贬值目前不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冲击,但欧元区经济前景堪忧,中欧贸易短期承压,中欧经贸或在新能源等领域存在机遇。
然中国已崛起成为全球超级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却较为有限。目前,中国正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降低自身对现有全球金融体系的依赖。如果成功,人民币国际化将改变全球金融体系规则。
7月7日报道,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币日交易量近日超过欧元。与上周最低点相比,目前的人民币对卢布汇率已上升30%,超过美元对卢布汇率27%的升幅。
在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削弱美元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各国央行开始寻求以人民币实现外汇储备多样化。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中国)9日宣布,与两家中资企业分别完成了数笔人民币亚式期权及组合产品业务。渣打中国由此成为中国内地首家落地人民币亚式期权外汇管理方案的外资银行。
从中期看,中国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可能是一个更现实、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高于俄罗斯卢布。此外,中国可以通过其广泛的全球贸易联系促进CIPS的使用,最终建立相互合作和竞争的不同多边支付系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宣布上调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对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表示,这符合经济规律,说明人民币持续走强,中国经济持续走强势头稳健。
中国人民币在IMF五年一次的SDR货币篮子评估中权重获得提升,这是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和中国经济地位的认可。
中国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日前成功办理对尼泊尔75万元人民币投资款项汇出业务。
中国央行9日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保持外汇市场正常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在持续巩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COFER中占比再度上升,续刷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世界在变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人民币或元作为定价货币单位。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人民币在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领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大,而且在未来几十年里还会变得更大。
中国人民银行22日宣布,当日在香港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此次发行受到境外投资者广泛欢迎,表明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便利资金融通,服务实体需求,惠及民生福祉,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末,已有近千家优质企业享受政策红利,2021年大湾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3.8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大湾区内第一大跨境结算币种。
显示 342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