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带一路”启动以来,中国一直在谈论该倡议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新基础设施的需求巨大而融资来源有限,中国以任何形式提供的资金都会受到欢迎。
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在贸易结算、投资结算、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各方面迅速发展,各类交易结算金额迅猛增长,资金双向流动越来越活跃,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共与4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总金额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
在二十国集团中,有19个国家正在探索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16个国家已经处于开发阶段。自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是CBDC领域的先行者,这一早期发展使中国得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并打破美元的霸权地位。
作者认为,中国正在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减少对当前全球金融体系的依赖。虽然很难预测何时发生这种情况,但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改变全球金融体系规则,而后者也将会出现权力过渡。
伦敦金融城和中国人民银行欧洲代表处3月联合发布的《伦敦人民币业务季报》显示,英国继续保持着全球最大人民币即期外汇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离岸人民币支付中心的地位。
2021年,中国外债继续稳步增长。年末,本外币全口径外债余额27466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3458亿美元。
25日,“RCEP与人民币国际化”线上论坛在泰国举行。论坛由中国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泰国”)与泰国中国企业总商会、泰国华人青年商会联合举办,中银泰国副行长吴琳主持论坛,来自驻泰中资企业、商会的一百五十余位代表参会。
2021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性影响,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债券通”南向通稳步实施、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速、数字人民币试点取得加速进展。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功能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货币功能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0年,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功能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货币功能深化,储备货币功能上升,计价货币功能有新的突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构成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提升至2.45%,创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2.46%。
人民币“走出国门”的话题一直为市场所关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表示,“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在重点领域、重点主体内实现人民币跨境使用重点突破——引发业界广泛讨论。
英国路透社日前报道称,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创五年半来最高纪录。美国花旗银行预测称,2030年人民币有望反超日元、英镑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结算货币。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投资的发展和国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金融中心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傅诚刚接受专访时表示,从人民币使用的需求端来看,对于中国的跨境贸易和投资来说,西亚和中东北非地区越来越关键。
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珺24日在2021国际货币论坛上表示,需要从一些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如何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更上一层楼。
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24日在北京举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构建离岸金融体系”这一新提法,丰富了浦东新区的角色与定位。在上海构建离岸金融体系,对于吸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资产日益扩大的需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步意义深远。
近日,由巴西旗手传媒集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拉美总站合办的“全景中国”线上论坛成功举行。
2021年1月1日,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非洲迈出了恢复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一步。在建设非洲自贸区的背景下,非洲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迎来重要机遇,这两个领域的中非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将相向而行,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记者3日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获悉,2020年深圳跨境人民币业务全年收付规模突破2万亿元,达2.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6%。2021年1至2月,人民币已超越美元成为深圳第一大跨境收支货币。
中国央行早在2020年4月就展开了数字货币试点工作,并计划扩大试点范围。为应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东盟可考虑建立一个包含通用全球标准和协议的区域范围平台,与各地的数字货币对接;第二,东盟在选择数字货币时应保持灵活性。
显示 127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