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资金净流入、外资购债净增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22日披露的一季度外汇收支主要数据可圈可点,折射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近十年,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由2021年三季度的2.66%升至2.79%,位居全球第五位,续刷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1年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债券达到1666亿美元,人民币资产已经成为外资增配的重要资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20日说,预计我国外汇市场受本轮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影响可控,跨境资本有望继续双向流动,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对于人民币而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其双向波动特征有所强化,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资产的高配置价值将使得人民币汇率保持韧性。
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45亿美元,较去年末上升568亿美元,升幅为1.82%,连续4个月回升。自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经受住了考验,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跨境资金流动更趋均衡。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增强、汇率市场化稳步推进,这有助于发挥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保障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振境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713亿美元,较5月末下降565亿美元,降幅为1.81%。此外,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按SDR(特别提款权)计,中国外汇储备为23130.86亿SDR。
上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连续走低,跌幅均累计逾1000个基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22日举行的“2022年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几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主要受到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和市场供求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近日,债券通相关统计显示,2022年1月末,境外机构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663亿元至4.07万亿元,连续10个月上升。
近日,人民币汇率表现强势。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4日表示,将继续同相关部门一道,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丰富完善避险业务,同时优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环境,帮助企业更好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不断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021年,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小幅升值的态势,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其中,3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一度接近6.58;5月和12月又升至6.35附近。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12月15日,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年内第二次上调正式落地。日前,人民银行宣布自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
10月20日,2021年金融街论坛在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论坛上表示,预计我国外汇市场受本轮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影响可控,跨境资本有望继续双向流动,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事实证明,东盟经济体的出口多元化影响了中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反应。东盟经济体的出口越多样化,中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或对中国的出口)就越能适应相对价格的变化。
8月9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重申,我国目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这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基础。
记者日前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当前,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如何?存在哪些误区或薄弱环节?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是否得到有效满足?如何看待未来汇率走势?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人士和专家。
显示 6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