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主办的“亚洲文明周”框架内专题沙龙活动,今天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和以色列等国家的文化宗教界知名人士以及中方知名学者代表20余人应邀参会。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发表主旨演讲,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柬埔寨旅游大臣唐坤,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波显坎·冯达拉等出席论坛并演讲,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主持论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行动,发展成为实实在在的国际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创了以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15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中匈人文交流主题论坛,主题为“以文化艺术为纽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中匈两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和留学生近百人出席论坛。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2日表示,中方很高兴看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不久,联合国大会就审议通过了两份涉非洲重要决议,在其中重申“合作共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心与心之间的相通,经典艺术作品是国家、民族的心灵图像,通过经典作品的交流可以增加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心灵的沟通。”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12日在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论坛上的一番话,引起与会者共鸣。
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程学源日前发表署名文章《人间四月正芳菲——“一带一路”中斯友好务实合作感言》。程学源在署名文章中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首届上海合作组织人民论坛9日在西安开幕。与会嘉宾表示,民间交流是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的民意基础和社会条件。
地缘政治只是国家间关系的一个概念,从西方权力平衡的角度分析,地缘政治是一个零和博弈,有赢家必有输家。 但是这一传统观念被中国设计的地缘政治新范式所颠覆。中国提出的基于互利共赢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其目标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日,中国驻罗使馆与罗社会民主学院、罗智库欧洲风险基金会联合举办“如何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座谈会。
看清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住时代发展趋势的国际政要、学者智慧地把掌声献给了“一带一路”倡议。然而,也有一些人,鉴于对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面对世界的变化,认识不足、反应不够,将其对世界、对未来的担忧转化成了对“一带一路”倡议、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质疑。他们之所以质疑,或因无知与偏见,或因利益和立场。归根结底,只能说有些国家未适应中国的崛起,未适应世界的变化,也未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因而对中国献计全球发展的倡议、理念百般阻挠。
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12日在西安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出席并致辞。大会以合作与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校长、孔子学院代表近2500人出席大会。
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10日到11日在上海举行。据与会中外专家介绍,全球范围有关“新时代的中国”的研究正在兴起。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批中国新热词已进入中国学研究的话语体系。
在此间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暨中国(广东)企业走出去论坛上,德国席勒研究院创始人黑尔佳从哲学和人类发展历史的角度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并能够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全球以及我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又将在此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为中美关系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美应抓住机遇,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为契机,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9月20日在孔子故里曲阜开幕,来自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嘉宾与会,共同研讨“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全球治理方案。大会在《尼山圣诞曲》《孔子颂》的礼乐中拉开帷幕。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马朝旭大使日前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6次会议上,代表140个国家发表题为“加强人权对话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马朝旭呼吁,国际社会应在人权领域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加强全球人权治理,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显示 142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