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10日到11日在上海举行。据与会中外专家介绍,全球范围有关“新时代的中国”的研究正在兴起。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批中国新热词已进入中国学研究的话语体系。
在此间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暨中国(广东)企业走出去论坛上,德国席勒研究院创始人黑尔佳从哲学和人类发展历史的角度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并能够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全球以及我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又将在此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为中美关系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美应抓住机遇,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为契机,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9月20日在孔子故里曲阜开幕,来自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嘉宾与会,共同研讨“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全球治理方案。大会在《尼山圣诞曲》《孔子颂》的礼乐中拉开帷幕。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马朝旭大使日前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6次会议上,代表140个国家发表题为“加强人权对话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马朝旭呼吁,国际社会应在人权领域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加强全球人权治理,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世界处于一个多重变革汇聚的时代,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同时面临这么多挑战,迫切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理念引领,”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博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10日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非洲学者认为,中国倡导的这一新国际关系指导方针,契合世界发展形势和非洲发展需要。
显示 148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