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来势凶猛,全球治理“失序” 和“碎片化”如水漫金山、满目疮痍,现有的以西方“自由民主思想” 为柱石的“全球自由秩序”(Global Liberal Order)正在经历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严重的分崩离析和系统性危机,世界进入全球治理体系体制性改革与国际秩序转换和重塑的新历史时期。
近年来,舆论普遍认为,“逆全球化”浪潮正在来临,表现为欧美国家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增长率下降以及移民政策的收紧等。然而,真实数据与理论推导显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变,所谓“逆全球化”存在巨大假象。事实是,全球化进程的动能正在由发达国家转向新兴经济体。
“全球治理”不是一个新鲜词汇,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来,中国智库界对“全球治理”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人们从初始的参与到争取话语权,再到各种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为相关的国际秩序和行为准则的商讨,中国的角色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中国声音和中国作用越来越引起国际关注和重视。
“发挥新兴经济大国的作用,履行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主动推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这是中国对于全球治理问题的既定政策,目前正处于切实推进的过程中。”在正式开始演讲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首先强调了这一点。
“金砖国家正在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这是刚刚举行的2017年金砖国家协调人第一次会议作出的判断,也成为将于今年9月3日至5日在中国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的基调。这一判断,既彰显了金砖合作上一个10年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金砖机制下一个10年前进的方向。
随着全球秩序的转变,中国越来越渴望促进由多极化所定义的全球新秩序。中国所坚持的改革主要涉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UNSC)等国际机构的改组。
2017年1月17日,以“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召开。这是在一个特殊的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化出现退潮,原来存在但被快速增长的现实与预期所掩盖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平等等社会矛盾凸显,国际金融危机的后果开始溢出经济和金融领域,向社会和政治领域蔓延,部分地区和国家呈现出混乱的态势。
第47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1月17日至20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本届年会旨在号召全球领导者重新审视支持全球合作的一系列现有国际体系,并对这些体系加以重塑,以适应当今更复杂的多极世界,推动更包容和平等的经济增长。观察人士认为,“全球治理体系”“全球化”和“包容增长”是今年世界经济论坛的三大关键词。
中国的发展理念也进一步渗透到全球治理理念中。例如,中国强调多方参与,追求更加公正合理,使各个国家都能受益的国际秩序。这意味着全球治理机制要更加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发达国家要接纳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加广泛的层面上开展对话、协商与合作。从物质层面到理念层面的推进,体现出中国正在全方位地迈向“全球治理时代”。
通俗地讲,全球治理指的是全球事务谁来管,如何管。全球事务攸关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命运,全球治理则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致力于全球治理及其变革,既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也是对历史潮流的推动。
2016年美国大选特朗普出奇制胜,无疑是美国政治历史的“大地震”,其对美国政治生态和社会架构、对美国整体外交政策、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将是巨大、深远的。“地震”是破坏性的,特朗普上台会打碎一些旧的规则和承诺,当然作为美国总统,也会维护总体于美国有利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
一是“一带一路”的声势已在全球造起来了,但要使“一带一路”成为全球深入人心的中国软实力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有些关键概念与说法,其实并没统一。比如,至今有的舆论还在讲“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的概念,许多外国人会问,到底是哪60多个国家呢?再比如,官方爱用“belt and road initative”的翻译,但民间与学术界却更接受“one belt one road”的说法?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只是更好地确保自身权益,提升制度性国际话语权,也是要改变“有治无理”和“有理无治”的局面。所谓“有治无理”,就是发达国家把持,发展中国家边缘化;所谓“有理无治”,就是我们有理念,但影响力不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就是要实现“有治有理”。
“一带一路”是我国应对国际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44亿人口及21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史所罕见。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支撑。
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一次主场外交,是在国际治理格局转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自从2015年12月接棒担任2016年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在主题确定、议题和日程设定等方面均展现了杰出的动员能力,为改革和完善世界经济治理提供了诸多中国方案。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乃至国际秩序从过去“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转变,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国际关系的变化。美国和西方国家虽然总体接受,但“不适应”和“战略焦虑”明显上升,调适进程颇为曲折,大国关系随之更趋复杂、敏感。
全球治理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但也是一个荆棘丛生、充满挑战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发掘中华文化的智慧,保持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全球治理。
显示 141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