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9月底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但发展中经济体前景乐观,对今年和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将超过3/4,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质疑者们将金砖国家的增速进行了纵向比较,却忽略了横向比较。事实上,在全球经济复苏脆弱的大背景下,金砖国家的表现仍旧算是比较突出的。
金砖国家机制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自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乏力,金融风险不断积聚,金砖国家也或多或少遭遇了困难和挑战,不少西方国家因而贬低金砖机制,宣称“金砖褪色了”或“金砖破碎了”。这种说法源自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的担忧。
金融危机以来,在世界经济出现下行与减速之时,金砖国家经济依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形势。尤其是,中国与印度经济自去年以来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率。中国与印度的发展成绩得益于经济结构的特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与人口红利的结合,才激发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
对于出路,欧洲人并非全然悲观。在柏林期间,我与多位欧洲专家深入交谈。弗里多林·施特拉克是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干事长,也是德国工业联合会干事长。施特拉克有些自信地说:“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有时要用更长远的视角去看问题。欧洲直到1945年都处于内乱,二战刚结束后的德国也谈不上什么经济。
当前全球经济延续疲弱复苏态势,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与此同时,全球贸易增长持续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欧洲和日本等经济体的大规模货币宽松引发竞争性贬值,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仍旧不明朗。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主办的本届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峰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关于峰会对全球治理尤其是对全球贸易规则影响的讨论,却未止息。
2016年两会结束后,彭博即以“分析人士质疑中国的增长目标”作为头条新闻标题总结道:“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称‘中国设定6.5%的年增长目标令人难以置信’,摩根大通称‘中国的可持续增长率远低于中国官方设定的6.5-7%的目标区间。”与此同时,彭博称“美国经济将强劲增长”。
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当地时间7日在华盛顿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二十国集团(G20)将切实落实杭州峰会共识,以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全球首个长期的、全方位的相互对接合作的倡议,“一带一路”的模式也是创举性的。它不是对外发展援助项目,也与传统上的自由贸易区不同,自贸区首先制定一系列规则,而后进行长期的谈判、修订规则。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所有的内容都属于双方对接,可以将所有的合作项目都纳入进来。
正在此间出席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的朱光耀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年会期间他与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就中国经济改革进行了深入政策沟通,IMF高度评价中国供给侧改革取得的成果。他指出,根据IMF的测算,中国经济结构改革成果占二十国集团(G20)所有成员经济改革成果的5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改革成果超过了其他G20成员经济改革成果的总和,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改革取得巨大进展。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7日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部分主要经济体进入大选周期,英国“脱欧”下一步动向不明朗,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大,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和恐怖袭击频发等都可能对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6日呼吁各国采取措施,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拉加德当天在IMF和世行秋季年会召开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前景不佳,各国应让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更多关注国内弱势群体,以抵制反全球化思潮抬头。
,2016年,欧洲主权债券收益率降至了历史低位。本文的目标是了解利率当前如此低的原因,并判断是基本面因素造成这一现象,还是非常规货币政策人为压低了利率。
据中国发改委统计,三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携手实施了一批铁路、港口等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连通和资金融通。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对“一带一路”给予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第十二届北京-东京论坛27日在日本东京开幕。在当天下午举行的经济分会场上,来自中日两国的经济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并就中日两国在全球背景下的经贸合作和新机遇展开讨论。中方代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目前中日合作的主题是共同面对全球和亚洲的和平发展。
近日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达成了一项广泛共识——应通过以市场原则和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一体化重振全球经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重申了其确保市场开放和贸易自由的决心,以实现共同的政策目标,包括全球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
货币政策在促进扩张方面一直没有在抑制过度需求方面那么有效――“推绳子”就是对此的常用比喻。美联储和日本央行近日将举行会议考虑采取进一步行动,但他们的回旋余地已相当有限。与其探索非常规政策的极限,不如在刺激经济时认识到货币政策的固有限制。无论是美联储或日本央行,不应该对他们的政策工具要求太多。
显示 525 条中的 461 到 48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