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前副首相、经济学家贾瓦德·阿纳尼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近期克服了超预期挑战,保持增长动能,这也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稳定性。
2022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22日在京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切实推进了全球经济协调发展,未来将在促进绿色产业、减贫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丁远日前在瑞士达沃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但仍面临通胀高企、供应链脆弱、能源和粮食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日前获国会批准连任后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将通胀率降到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他坦言,美国劳动力供需失衡和通胀高企并存,而美联储政策手段有限,能否实现经济“软着陆”取决于许多不可控因素。受通胀担忧及鲍威尔讲话影响,美股三大股指上周出现大幅震荡,周跌幅均超过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14日表示,俄乌冲突使全球经济复苏遭受巨大挫折,其影响将导致143个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被下调,这些经济体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8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部副主任佩蒂亚·科娃·布鲁克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线上采访时说,新冠疫情可能仍然会有某种程度的暴发,导致局部封锁,但IMF预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下半年将会减弱。
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21日闭幕。多名与会代表在当天的讨论中呼吁,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面临通胀和债务高企、疫苗接种不平衡等问题,各国应警惕风险、加强合作,避免世界经济出现更大危机。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日前接受法国《世界报》专访时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全球经济从中国入世中获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5日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举步维艰,面临各经济体增长分化、通货膨胀率上升和公共债务高企三大风险。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研发投入增长和创新绩效提升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注入活力,有利于推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15日发布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3%,为近50年来最快增速,但经济复苏在不同地区、产业和收入群体间并不均衡。
彭博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经济预测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中国将是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贡献率将超过七国集团所有国家的总和,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多边机构的发展轨迹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金砖国家(BRICS)在这一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仅2023年,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总额就增长37%,达到近200亿美元。这告诉我们,中国企业正在如何重塑从亚洲到西方再到拉丁美洲的金融动态。
本文分析去全球化的一些可能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10月29日表示,全球经济尚未接受“脱钩”,但开始显示出分裂的迹象,这对所有人来说都将是“代价非常高昂的”。
非洲拥有迅速增长年轻人口、丰富自然资源和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的战略地理位置,可以在任何重振全球经济的努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19日上调了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但下调了对明年经济活动的展望。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9日通过宣言,在谈及全球经济时列举了食品和能源价格飙升等问题,指出“增长和稳定依然面临不利因素”。宣言就经济前景展现出危机感,称“不确定性依然较高”。
显示 519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