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广州和兰州两地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首次携手,开出“中吉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通道公铁多式联运班列。
在第27届兰洽会期间的城市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表示,“一带一路”是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兰州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对外开放、经济共赢方面大有可为。
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界、相关企业以及国内知识产权行业的专家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表,围绕知识产权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合作、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等展开交流探讨。
7月8日,第27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兰州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共签约省市列合同项目143个,签约总额994.23亿元。
21日上午10时许,一辆满载灯具、割草机、鞋袜等百货的“义乌—兰州—莫斯科”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开往莫斯科。标志着兰州、义乌两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实施,双方将持续优化中欧班列运营模式,加速中欧班列开行。
“曼谷—兰州—加德满都”国际货运航班日前成功首飞,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之间搭起新的“空中丝路”。目前,甘肃已累计开通16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7日发布消息称,6日深夜,由澜湄航空承运的A320“客改货”防疫物资包机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起飞,经柬埔寨金边飞往印度首都新德里,支持当地疫情防控工作。
兰州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开通南亚国际班列和南亚全货机航线的城市之一,陆上丝绸之路和空中丝绸之路互联互动,架起了中国西北通往南亚的开放桥头堡。凭借着区位优势,甘肃逐渐形成了国际班列和航空货运通道相互协作配合的“陆空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不断走上新台阶。
记者24日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甘肃、湖北、浙江、江苏、陕西等省份的文旅部门和航空企业携手共同打造“杭州—恩施—兰州”“南京—延安—兰州”的“空中快线”。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16日晚披露,首趟中欧班列“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回程班列最后12组棉纱于15日抵达兰州。截至目前,该回程班列共进口棉纱25组,货重510吨,货值约596万元。
15日至16日,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协同向西开放协商座谈会在兰州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搭建陕甘青宁新五省(区)协同向西开放的区域协商合作平台,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推进西北五省(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五省(区)高质量发展。
9日13时30分,伴随着阵阵礼炮轰鸣,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甘肃省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记者从19日召开的甘肃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已于8月18日上午实现主桥合龙。这是目前国内曲率半径最小、跨度最大的“S”形斜拉索桥。
8月12日至13日,极具浓郁西域饮食文化的百道菜肴再现兰州新区街头,各路厨匠挖掘千年丝路文化,将西域各民族的饮食、口味等通过烹、炒、炸、烤、蒸、榨等烹制手法,演绎出“中西兼容、四方辐辏”的“盛景”。
7月24日,遵义市政协主席、遵义辣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石邦林率第5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招商招展工作组走进甘肃兰州开展辣博会嘉宾邀请和招商招展工作,兰州市政协副主席杨衍佐等陪同。
1日11时37分,D806/7次动车缓缓驶离兰州站,奔赴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北站。这是兰州和贵阳两个省会城市之间首次运行直达动车。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披露,28日,满载大麦的中亚(哈萨克斯坦-甘肃)粮食回程班列陆续抵达甘肃省张掖市车站,实现了2020年兰州陆港中亚回程班列“零”的突破。
6月5日,满载家用电器、灯具的中欧班列“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首发。
据了解,为有效构筑区域生态环境绿色屏障,2013年以来,兰州市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累计完成营造林60多万亩,当地森林总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都不断提升,对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减少黄河泥沙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获悉,5月3日起,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将执行夏秋季航班计划,届时将开通兰州飞往延安、腾冲、徐州、襄阳等11座新航点。
显示 76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