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午,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承建的四川成都至甘肃兰州铁路成都至川主寺(黄胜关)段首条接触线架设完成,这标志着成兰铁路成川段接触网工程正式进入攻坚阶段。
10月21日,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兰武段站前五标项目完成了全部箱梁架设任务,是全线率先完成全部箱梁架设的标段,为后续铺轨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日,由兰州财经大学、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科技大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运用产业研究院在兰州揭牌成立。
18日,兰州新算力产业示范中心启动暨兰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举行。作为国家第一批5G试点城市的兰州,这里地理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科研资源丰富、高校英才汇聚,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条件,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作如上表示。
“科技创新获得新动力,投资建设赋能新引擎。”近年来,全面实施整体搬迁建设项目的老牌工业企业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累计投资20多亿元通过新厂建设,其生产能力、工艺水平、厂区面貌等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以期振兴兰州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新模式。
15日,兰州市与连云港市新时代区域合作发展战略协议签署暨铁海联运班列对开仪式,以视频连线方式在兰州、连云港两地同步举行。
25日,兰州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共建“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新通道暨班列开行仪式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举行。
20日,第七届环境与发展智库论坛在兰州召开,以“创新·为发展点燃新引擎”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智库和媒体等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跨界协同共探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加快构建环境与发展智库等热点问题。
9日,广州和兰州两地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首次携手,开出“中吉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通道公铁多式联运班列。
在第27届兰洽会期间的城市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表示,“一带一路”是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兰州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对外开放、经济共赢方面大有可为。
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界、相关企业以及国内知识产权行业的专家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表,围绕知识产权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合作、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等展开交流探讨。
7月8日,第27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兰州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共签约省市列合同项目143个,签约总额994.23亿元。
21日上午10时许,一辆满载灯具、割草机、鞋袜等百货的“义乌—兰州—莫斯科”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开往莫斯科。标志着兰州、义乌两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实施,双方将持续优化中欧班列运营模式,加速中欧班列开行。
“曼谷—兰州—加德满都”国际货运航班日前成功首飞,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之间搭起新的“空中丝路”。目前,甘肃已累计开通16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7日发布消息称,6日深夜,由澜湄航空承运的A320“客改货”防疫物资包机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起飞,经柬埔寨金边飞往印度首都新德里,支持当地疫情防控工作。
兰州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开通南亚国际班列和南亚全货机航线的城市之一,陆上丝绸之路和空中丝绸之路互联互动,架起了中国西北通往南亚的开放桥头堡。凭借着区位优势,甘肃逐渐形成了国际班列和航空货运通道相互协作配合的“陆空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不断走上新台阶。
记者24日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甘肃、湖北、浙江、江苏、陕西等省份的文旅部门和航空企业携手共同打造“杭州—恩施—兰州”“南京—延安—兰州”的“空中快线”。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16日晚披露,首趟中欧班列“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回程班列最后12组棉纱于15日抵达兰州。截至目前,该回程班列共进口棉纱25组,货重510吨,货值约596万元。
15日至16日,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协同向西开放协商座谈会在兰州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搭建陕甘青宁新五省(区)协同向西开放的区域协商合作平台,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推进西北五省(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五省(区)高质量发展。
9日13时30分,伴随着阵阵礼炮轰鸣,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甘肃省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显示 84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