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7日举行的宁夏和内蒙古沿黄流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推进会上获悉,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将充分利用两区沿黄地理位置优势,共同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品牌,推动两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
12月5日,内蒙古数字经济研究院揭牌暨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艾丽华出席签约仪式。
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发改、生态环境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文件显示,自治区不再布局新的化工园区,严格产业准入、推动产业改造升级,以提升化工行业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水平。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呼和浩特海关19日对外公布,前10月内蒙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金额为594.5亿元。这一数据,相较2018年同期增长3%。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针对种植养殖方式、农牧业加工与机械化生产不能有效衔接的实际情况,内蒙古将推广秸秆转化饲料等农牧业机械化技术,以此实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融合。
记者13日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东乌至包西铁路联络线——鄂尔多斯站至根皮庙线路所段开通,标志着东乌至包西铁路联络线工程全线贯通。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设立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专项经费,用于乌兰牧骑创作、演出和培训等项目。
为将冰雪“冷资源”转变为旅游“热资源”,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推出2019年内蒙古冬季旅游十大主题线路。
围绕“数赋动能 智领未来”主题,会议邀请了国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分析、数字经济转型等十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为内蒙古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案。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截至目前,内蒙古各种粮食作物已全部正常成熟,粮食生产“十六连丰”已成定局。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等部门获悉,被誉为“中国奶罐”的内蒙古自治区将依托奶源、科研等优势,建设一批现代奶畜种源基地,不断提升奶畜单位产出水平和生产效率。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内蒙古已建成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93万多处,解决了18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
记者6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着力发展壮大农牧业产业,目前已打造出奶产业和玉米产业2个千亿级农牧产业,形成了肉羊等8个百亿级优势产业,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9第14届阿拉善英雄会开营期间,内蒙古特色旅游商品展也同步在英雄会会场开展。据悉,本次参展的企业和组织约130家,分别来自阿拉善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锡林浩特等地。
国家电投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进入工程施工阶段,标志着全球单体最大陆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供电近200亿千瓦时,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绿色能源。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截至目前,内蒙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600多个,总产量达1400多万吨,主要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96%以上。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等部门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将依托地处黄金奶源带和全国奶业主产区的优势,鼓励民族乳制品特色化发展,支持牧区开办民族特色乳制品工厂化生产试点,促进奶业全面振兴。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民政府获悉,为处理好粮食生产和生态节水的关系,通辽市集中力量实施农业高效节水1000万亩工程,目前已建设完成640万亩以浅埋滴灌为主的农业高效节水工程,亩均节水100立方米以上、平均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3日在乌兰巴托举办文化旅游及美食推介会,向蒙古国民众介绍两省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精品旅游线路,并邀请蒙古国朋友品尝了中国特色美食。
显示 385 条中的 221 到 240 条结果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图说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