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麦中提取蛋白肽、把芦蒿制成清火茶、将魔芋加工成魔芋胶……众多精深加工农产品亮相6日开幕的第25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中国农加会”)。
“农,天下之大本也。”对于一个有着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抓好“三农”问题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大局稳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增强农业科技支撑,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不断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自2016年全面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创造新的供给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并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市场需求侧变化,增加农民收入、保证有效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农业效率和生产体系,从而促进农村可持续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三农事关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一号文全面阐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强调坚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条底线:确保粮食产能、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唯有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确保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的总基调。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2017年政府工作总体部署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并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列入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去产能关键要抓“牛鼻子”,即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更多使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去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及时安置好职工。目前我国僵尸企业还有10多万家,占有还息贷款超过5万亿元,加快市场出清。
在2017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随着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以及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发展目前正面临着价格倒挂、环境承压、动能衰减等三大挑战。而要应对这三大挑战,需从三点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作为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公开发布了。文件在准确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全面的部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积极落实文件部署,将有效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日前,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共有6个部分33条政策措施。其中在金融方面,文件指出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强化激励,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等。
经营着450公顷稻田的吉林省镇赉县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去年从品种调整中获益,“去年合作社种了100公顷优质‘稻花香’米,尽管产量只有普通大米的三分之一,但价格却翻了6倍,总收入也翻倍。”今年任志国打算将“稻花香”米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00公顷。
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PPP等准财政手段是解决资金端缺口、需求侧托底的重要途径。
这次会议前夕,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释放出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的积极信号。
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对于一个拥有10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已经下降到9%左右,但它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当前,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入公众视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和农业产品的竞争力,这是当前我国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内容是加快科技创新。
显示 14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