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体育服务专题在北京首钢园展开。会上各方专家以论坛、访谈等形式,围绕冬奥遗产、冰雪产业升级等话题,探讨北京冬奥会之后冰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国方案”。
为助力冬奥、推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推出大型融媒互动主题活动《滑雪吧!少年》成功举办。第二集《冰天雪地!迎冬奥到中国最北去滑雪》正式发布。
2月4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吉林省以视频形式召开冰雪强省建设大会。
随着“家庭出行”成为春节团圆消费的新特点,黑龙江正在成为“冰雪游”热门目的地。巧夺天工的冰雪景观,趣味十足的冰雪项目,挑战极限的冰雪运动,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户外赏冰乐雪,成为不少国内外游客冬日“打卡”首选。
近日,2023中国北方冰雪旅游海外推广季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启动,向海外推介中国冰雪之美。北京冬奥会后首个冰雪季,各地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实现“冷资源”带动“热经济”,进一步繁荣冰雪市场。
近日在哈尔滨召开的国际冰雪经济合作论坛,展示了我国冰雪资源环境优势,旨在促进中外冰雪产业交流合作,助力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以冰雪资源为核心构筑的经济发展手段,如何做大做强做优冰雪经济,成为一个受关注的话题。
多年来,不少国家的一些中小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细作,走在“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上,不仅钻研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也成为激发各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河北省体育局9日消息,该局近日印发《加快推动后奥运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全省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
近年来,四川冰雪产业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拉开了快速发展的大幕。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背后是相关企业的落地开花,数据显示,四川近七成与冰雪运动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以成都为中心的企业分布格局已现。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精彩纷呈,不仅给全世界观众带来了精彩绝伦的比赛,更推动了中国冰雪经济澎湃而来。
“家乡的变化特别大,冰雪以前只是冰天雪地,现在却是家乡的一张名片,是一座‘金山银山’。”重庆市丰都县人江南辉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他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家乡冰雪产业的发展。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高涨,各地化冰雪资源为冰雪文化、冰雪经济,让“冷资源”热了起来,中国冰雪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疫情背景下举办冬奥会极为特殊,因为不面向境外观众售票,对于境内观众而言,原计划公开销售门票的方式调整为定向组织观众现场观赛,最大限度保障了涉奥人员和观众的健康安全,但门票收入毫无疑问没了。这是否会对冬奥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近年来冰雪经济越来越火,我们的滑雪镜订单大幅增长。”春节刚过,广州市拓森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便开足马力赶订单,该公司总经理谢强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带来发展新机遇,将持续加大冰雪产品的研发创新,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
通过筹办奥运会,带动国家、区域和主办城市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奥运会的重要目的和功能。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中国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北京冬奥组委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1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统计调查显示,自2015年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
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尝试冰雪的乐趣。在北京这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冰雪氛围日渐浓厚。冬奥机遇和人们对冰雪运动高涨的热情,让“冰雪+”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为北京做强冰雪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1月4日,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发布数据,所辖万科松花湖、北大湖两个世界级雪场元旦期间客流量、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其中,万科松花湖联合天猫冰雪节,旅游收入同比增长50%。
记者17日从吉林省吉林市获悉,当地近年持续推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多个冰雪项目及相关园区完成施工。
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为充分发挥国产装备的支撑作用,广泛征求国内外冰雪运动业内及专家意见建议,更好地为北京冬奥会服务,“做好国产装备 全面服务冬奥”产需对接论坛于2020年12月17日在北京冬奥会主场地之一张家口崇礼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指导,金雪花滑雪产业联盟主办,河北宣工机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协办。论坛邀请政府部门领导、业内专家、业内企业代表以及国内重点雪场代表等开展交流对话,探讨行业发展路径,为国产装备产需方搭建对接平台。
显示 2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