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进程持续深化,展现出较强韧性。2020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达116.02,较2019年增长5.18,实现了世界主要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的最大增幅。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24日公告,半导体制造业的产出11月同比增9.2%,信息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的产出同比增43.6%,计算机外设与数据存储设备制造业产出同比增5.6%,而其他电子模块元件制造业产出同比增16.1%。
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日前发布全球供应链报告说,未来十年,全球生产网络不会消失,中国仍将是世界主要制造业中心之一,服务业的全球化将会加速。
受多重因素影响,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在连续5季回升后今年四季度上升停滞,信心指数与上季持平。
11月新加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继续维持在50点以上,说明该国制造业仍处于扩张状态。不过,疫情、供应链紧张、电价高企等风险可能威胁新加坡制造业的进一步复苏,使其对整体经济复苏的支持力度减弱。
新加坡采购与材料管理学院最新发布的11月新加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相比10月的50.8略有下降。不过,由于多数制造业行业增长放缓,制造业整体扩张也出现减速。
“深圳制造”给全世界造了30多年眼镜架,如今“深圳创造”给全世界造了“飞行眼镜”——1日,在2021第九届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上,大疆FPV飞行眼镜成为深圳眼镜的最新“代言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0日联合发布数据,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低于50%的临界点后,重回扩张区间。
最新数据报告显示,11月东盟国家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10月的53.6下降至52.3。虽然该指数有所下降,但仍然接近近期峰值水平。
制造业PMI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先行指标之一。1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结束了此前连续7个月下行的趋势,出现明显回升,且重回荣枯线以上,表明我国经济开始回归全面恢复态势。
经初步计算,10月新加坡制造业产出同比上涨16.9%。经重新计算,今年9月新加坡制造业产出同比下降2.2%。
在“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在安徽省多地走访看到,一些成功上市、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土生土长企业,以及一些逐渐集聚而成的千亿级产业链,正彰显出安徽制造强省建设新态势。
制造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记者选择环行合肥一日,在对比代表性科创与制造业基地半年前、一年前的变化中,感受到了跻身GDP“万亿俱乐部”近一年来合肥的“四度”——创新高度、建设速度、投资热度、服务温度。
报告称,10月东盟国家制造业PMI出现反弹,原因是放松防疫措施导致工厂产出和新增订单均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但同时,供应中断情况的恶化加剧了通胀压力,投入成本和平均产品价格都以8年来最快的速度上涨。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1日发布数据,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但仍位于50%的临界点附近,且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0%,延续扩张态势,对制造业总体拉动作用仍较明显。
从结果来看,更少的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半年的企业经营形式持乐观态度,而更多的服务业企业持乐观态度。整体而言,新加坡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对未来半年经营形势的预期并不一致。
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缓税自今年11月1日起实施,至明年1月申报期结束,预计可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2000亿元左右。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引发全球供应链和产业格局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国际分工体系重构、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重大挑战。作为国内智能制造起步较早的地区,宁波近年来借助智能制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新加坡采购与材料管理学院最新发布的9月新加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下降0.1点,从8月份的50.9微降至50.8。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坚实。
显示 899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