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生产率放缓是一个悖论。这是否意味着对这些技术改变社会、改善人们生活寄予厚望是错误的?本文讨论了这一悖论背后的原因。
6月份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2021年第一季度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了5.4%。更好的是,有理由相信这不仅仅是昙花一现,而是未来美好时光的预兆:生产力激增将赶上或超过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
数十年来德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越来越慢,最近甚至停滞不前。这与劳动力素质的发展形成对比,劳动力素质由于快速学术化而稳步增长。其他发达国家也存在这种情况,并且通常被归因于部门变化。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英国企业投资和劳动生产率明显下降,多数企业将“脱欧”视为其面临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之一。
在大多数亚洲经济体中,服务业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最大。此外,本文还发现了劳动力绕过制造业,从农业直接重新分配到服务业的证据。本文还研究了不同的技能水平如何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问题,并发现高技能工人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劳动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
伴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制造业却在不断萎缩。鉴于服务业较低的劳动生产率,上述状况引起了人们对增长前景的担忧。近期研究显示,这种担忧不切实际。现有的生产率衡量标准不能充分地反映服务业对其他行业的间接贡献。
最近,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作者分析了解释这种增长的潜在因素,即引起技术普及的贸易放缓和微观经济因素,并阐述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低生产率环境下面临的长期挑战和机遇。
本文研究了生产率增长持续低迷对税收体系设计的影响。尽管所需的具体变化因国而异,并取决于经济环境变化的其它特点,但也可得出几个大致的结论。
过去10年,美国生产率增长放缓,一些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年增长率会依然保持低迷。生产率增长不仅是生活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重要决定因素,还影响财政前景。
自1973年以来,美国的薪酬中位数与平均劳动生产率已有明显区别。自2000年起,平均薪酬也开始与劳动生产率产生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引起一个疑问:生产率增长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普通美国工人的薪酬增长?作者通过对生产率增长在不同指标下的中位数、平均数和生产或非监督薪酬增长进行回归分析来研究该问题。
为维持收入水平,欧洲和中亚新兴国家需更加重视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提高企业生产率并将改革的分配影响纳入考量。本文重新审视了欧洲和中亚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收入水平提高和结构改革的经验。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葡萄牙经济经历了繁荣、萧条、突然停止及现在的小幅复苏。失业率已下降但依然很高,产出仍远低于潜力。私人和公共债务居高不下,生产率增长仍然很低。作者认为,葡萄牙宏观经济政策应着重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处理不良贷款,这将在短期内增加需求,在中期增加供应。
在评估韩国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时,需要同样关注三个国家(韩国、中国、日本)之间的竞争。韩国相对生产率的增加与中国和日本的出口密切相关。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仅使技术进步,而且对于韩国的出口额以及全球市场份额的增加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日前联合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2015年147家国家高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30.3万元/人,是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的3.9倍。
印度尼西亚拥有世界上第四多的劳动力人口,并在东南亚排名第一。该国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劳动大军使其成为国外投资的吸铁石,并带动了该国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然而,印尼当前已走到了资源盛宴的尾声,必须为接下来的艰难时刻作出调整。
显示 16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