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自贸区”)建设正凸显与众不同的一面。今年5月1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实施,明确北京自贸区包括科技创新、国际商务服务、高端产业三大片区;8月5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自由便利专项提升方案》印发,提出要突出“准入即准营”。
9月24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自贸区政策推出7年来首次“进京”,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同日,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也正式揭牌,提出了一揽子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看点颇多。
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政府、通州区政府和顺义区政府举办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挂牌仪式上获悉,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28日正式挂牌。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总面积39.49平方公里,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西侧可利用产业空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建设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
9月24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国务院21日印发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显示 5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