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军船缓慢前往其位于波罗的海的城市加里宁格勒。船上的货物是伊斯坎德尔-M(Iskander-M)战术弹道导弹系统。伊斯坎德尔上可能载有核弹头这一事,导致感觉论者将俄罗斯这一军事部署描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奏。但短期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专家Tuomas Iso-Markku和Niklas Helwig在《欧洲新防务议程:主要障碍仍然存在》一文中表示,2016年12月欧洲理事会将讨论一系列措施,以加强欧盟的安全和国防政策。作者指出,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有政策的重新调整和重新包装,而不是概念上的改革。
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专家Teija Tiilikainen在《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新战略能否奏效?》一文中表示,欧洲安全和国防政策近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其安全策略、生产和协调能力建设等方面。欧盟安全和防务政策的重点已从外部行动转移到更接近欧盟自己的边界和领土问题上。
英国原本有望保证这两个组织间的协调,以避免重复和成本不断上升,但英国退欧终结了这一策略。不过,加强欧盟与北约合作的努力仍在继续。作为欧盟成员国和北约亲密的合作伙伴,瑞典和芬兰应承担起领导责任,引导欧盟和北约开展安全与防御合作。
本文作者概述了一系列促进北约改善处境的选择,并基于多个关键因素权衡了这些不同选择。作者最终认为,北约应该用携带核武器的空对地巡航导弹装备其两用型飞机。
北约军队在波罗的海诸国和波兰长期轮流驻扎将成为北约在欧洲东部增加对俄威慑措施的一部分。北约希望巩固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存在,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是缺乏现代化的军事基础设施,尤其是那种能满足大型联合部队需求的设施。
,瑞典和芬兰是北约的合作伙伴,而非盟友。它们与北约的关系还能够深化多少?在瑞典或芬兰未成为北约成员国的情况下,这种伙伴关系还会更近一步吗?毫无疑问,当前对波罗的海地区安全的重视再次让瑞典、芬兰与北约更紧密联系起来。
北约及其成员国必须对黑海地区保持重视,同时采取行动确保该地区安全与稳定。北约应在该地区增加海、陆、空军的持久存在,深化与伙伴国和国际组织的外交关系,制定一套综合性的办法。
尽管瑞典选择继续保持不结盟的状态利于俄罗斯,但俄罗斯似乎正奉行着一种不必要的可能扭转局势的政策。俄罗斯须小心行事,避免打破当前脆弱的平衡状态。如瑞典人民选择加入北约,那么对北约和俄罗斯均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瑞典哥特兰岛也会纳入北约势力范围,这无疑是北约的一个重大战略胜利。
土耳其坠入独裁主义并不是北约陷入危机的唯一征兆。最紧迫的安全问题存在显而易见的不确定性:如何应对俄罗斯。可能对于北约而言,即将出现的最不确定情况是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就任总统可能是对北约最后的致命一击。
美国5月12日决定在罗马尼亚德韦塞卢(Deveselu)启动新型导弹防御屏障――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谴责了美国在罗马尼亚部署该系统并认为此举有损其核威慑能力。北约似乎并不准备停止在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同样,俄罗斯也不会停止它的核武库战略行动。
通过分析国际发展现状和前景,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对英国脱欧进行反驳:从巴西和土耳其到印度尼西亚和南非,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新兴市场动荡不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像英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缔结另外的双边贸易协定;英国和欧洲的安全可以通过北约单独保护,这是一个误区。
显示 152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