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放缓意味着在亚洲内部加强贸易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有政治意愿实施贸易促进政策可以改善亚洲人的生活。
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东京期间启动了“印太经济框架”。拜登此次亚洲之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说服合作伙伴,让其相信美国可以取代中国成为该地区的经济领袖。
全球最大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全球化遭遇最大怀疑的时刻签署。它是在推动自由化传统标准的美国和欧盟缺席的情况下于东亚签署的。该协定的创新点之一是制定了统一的原产地规则,这对于证明货物的原产地和征收相应的关税至关重要。
经过8年谈判,15个亚太国家终于在11月15日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除进出口方面的利益外,RECP还将带来广泛经济和社会利益,并可能改变地区贸易自由化规则。研究显示,到2030年,RECP将为全球增加1860亿美元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日韩三国。
当欧洲人还在梦想着能与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携手结束贸易战、“解锁”世贸组织并重振跨大西洋关系时,亚太地区贸易全球化进程的脚步正在加快。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巩固围绕中国的贸易集团,而是更多地代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另一种操作,表明世界对贸易自由化的渴望。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中国巩固了其在亚太地区作为区域经济领导者的地位。尽管印度最终并未加入,但澳大利亚、中国、日本、新西兰、韩国和东盟10个经济体达成协议对中国来说是一项重要成果。
中国与其他14个国家11月15日签署了一项规模宏大的亚洲贸易协定,被视为中国扩大影响力的一项重大举措。 这项降低关税并开放区域内服务贸易的协议不包括美国,它被视为中国主导的一个替代现已失效的美国贸易倡议的方案。
经过八年谈判,中国和日本、新西兰、缅甸等14个国家11月15日正式签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之一。这个由北京方面设计的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平衡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曾因印度不愿为其他RCEP成员国(特别是中国)提供产品的关税减让和市场准入而濒临崩溃。鉴于莫迪已成功连任总理,现在是结束旷日持久的RCEP谈判的一个理想时机。
在特朗普表态将退出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支持者周二称,TPP几乎已无运作可能,这为中国担任区域贸易领头羊开道。
2012年,欧盟决定进入新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安排当中,这对一些国家有益,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从中获益。首先,对于南非、加勒比海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拒绝签署自贸协定,因为要开放他们的市场。他们是发展中国家,如果响应欧盟的一些规则,有时使得一些国家因没有能够参与自贸协定当中从而被排除在外。
显示 12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