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能力升级的远望6号船20日上午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奔赴太平洋某海域执行多次海上测控任务。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3月18日用一枚“猎鹰9”火箭将“星链”计划第六批60颗卫星送入太空,继续搭建全球卫星互联网,但火箭第一级未能按计划回收。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5日宣布,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的各项功能、性能指标满足研制总要求,在轨测试实验取得成功。
埃塞俄比亚芳那广播公司11月22日报道,埃塞太空科学技术研究所(ESSTI)表示,埃塞将于2019年12月17日发射该国首颗卫星。
命名为“快舟·我们的太空号”的快舟一号甲遥十一运载火箭,11月13日11时40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11日用一枚“猎鹰9”火箭将第二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继续搭建其全球卫星互联网。
当前由于系统错误,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整个卫星网络已不可用。
所有卫星都依赖于网络技术,包括软件、硬件和其他数字组件。对卫星控制系统或可用带宽的任何威胁都会对国家关键资产构成直接挑战。北约的任务和行动是在空中、陆地、网络和海上领域进行的。天基架构在每种情况下都是提供数据和服务的基础。对太空的严重依赖导致了新的网络风险,这些风险不成比例地影响任务保障。
6月13日,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吉林一号”高分03A星传回的首批影像。
6月5日,由吉林省重点布局、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星座“吉林一号”又增添一颗新卫星,高分03A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星成为“吉林一号”星座第13位成员。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5日宣布,在刚刚完成的一次发射任务中,首次使用火箭第四级将卫星送入轨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说,当地时间24日23时37分(北京时间25日2时7分),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从位于印东南部的斯里赫里戈达岛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升空,约13分钟后首先将一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274公里的预定轨道。
1月21日,由吉林省重点布局、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星座“吉林一号”再添两颗新卫星,光谱01、02星成功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成为“吉林一号”星座第11、12位成员。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23日将美国第三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首颗卫星送入太空,据称该系统将拥有更强大的精确定位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11月19日,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自此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为此,记者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以及相关系统有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尽管一些导弹防御的倡导者认为24颗卫星能够形成天基拦截器系统(SBI)助推阶段的基础,但许多物理学家对此却并不认同。这种规模的卫星分布如何为美国导弹防御作出最佳贡献?
随着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3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北斗三号第七、八颗组网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并以开放的胸怀加速融入世界。
3月30日1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渔业是汇聚大量数据的一大领域。超过一定尺寸的渔船需要进行登记,渔船出海时必须定期发出信号,报告自身的动向和目的地。这些信号被其他船只、地球站和卫星所接收。本文调查了关注分析渔业数据的主要机构,探讨数据基础设施受数据集和算法的有限规模及较差质量影响而受到破坏的潜在可能性。
这个梦想就是早日建成科技大省、航天大省!近年来,在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突破传统卫星设计模式,自主研发了“星载一体化”卫星研制技术,掌握了多项世界领先技术。如今,8颗卫星在轨运行,商用卫星产业化道路越走越稳,这不仅引领着我国航天产业的深刻变革,更为吉林省的振兴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劲动力。
显示 50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