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去全球化的一些可能影响。
世界经济正在分裂,而不是去全球化:商品、服务和资本的全球流动总体上不会萎缩,在某些领域,一体化将会深化。
要走向“去全球化吗”?大部分全球化进程已经难以逆转,高新科技就是很好的例子。所谓的“去全球化”,只是涉及全球贸易或资金流动的一种分裂开来的趋势。
无论哪种方式,短期来看,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的结束都将是加剧通胀的顺风。就像去全球化本身一样,这代表着巨大的经济转变,并预示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
欧美对俄罗斯实施的前所未有的制裁和石油禁令,再加上此前对伊朗的石油制裁,正在迅速推进新的地缘政治现实:国际石油市场的去全球化。这些对石油的禁令和对能源自由贸易的限制是市场不稳定和分裂的一个新的令人不安的因素。石油去全球化的进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扩张形成鲜明对比。
世界并没有完全处于去全球化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犯罪和气候变化等现象证明了全球合作和互联互通的持续相关性。最好将这个问题理解为全球化和去全球化力量之间的平衡问题。
“9·11” 事件20周年之际,阿富汗重新回到塔利班控制之下,美国领导的自由国际秩序的未来受到重新审视也就不足为奇了。本文作者编辑的新国际事务特刊旨在通过审视三个相互竞争的趋势——全球化、去全球化和再全球化——来理解自由国际秩序的未来。
去全球化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一个大趋势。以贸易和投资减速衡量的去全球化迹象,以及全球价值链缩短,在2008年就开始出现。但目前这种趋势似乎加速了,因为在中美战略的竞争背景下,美国试图遏制中国。
新冠病毒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性,阻断了重要的进口产品进入美国并引发要求美国跨国企业将生产转移回国内的呼声。在贸易战爆发和华盛顿推动与中国经济脱钩之后,疫情使得人们普遍预测会出现“去全球化”。然而,供应链的“去全球化”和与中国的脱钩实际上从长远看会削弱它们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与中国企业竞争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推动全球经济退出一体化进程。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领袖现在普遍质疑,全球供应链是否延伸得太远。在结盟存在不确定性且国际合作缺乏的环境下,他们也在思考是否应该减少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对于国家安全和公共卫生的担忧为他们奉行保护主义提供了新的理由。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4月20日发表英国前外交大臣、保守党前领袖威廉·黑格题为《新冠病毒加速了将改变一切的八个大趋势》的文章称,新冠肺炎疫情将带来全球多个领域的重要变化,人们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自2008-2009年危机以来,受贸易自由化的步伐减慢和保护主义日益增加的影响,全球贸易趋于放缓。中国经济放缓,全球价值链成熟,以及严格的银行部门法规也是全球贸易趋缓的促成因素。常被视为由不公平的外国竞争所导致的工资停滞和收入不平等现象现已在发达国家中造成了选举倒戈。这是东盟国家所关注的问题,
显示 12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