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科技厅会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制定印发了《山东省科技支撑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育壮大1000家左右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打造5个至8个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完整的绿色技术产业集群。
26日,以“新战略引领新发展 新生态‘碳路’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年度首期“南沙观察家沙龙”成功举办。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吕学都表示,南沙在碳金融方面优势明显,低碳投资和发展潜力巨大。
4月27日,安徽省首个氢能环卫车示范应用场景上线启动仪式在明天氢能公司举行。标志安徽省氢能环卫的应用场景空白被正式填补。
近年来,安徽芜湖市繁昌区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产业结构调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绿,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9月23日,在第三届“六铺炕能源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衣学东在论坛上表示,“双碳”目标下,要深刻认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双碳”目标引领下,储能作为助力可再生能源开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在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的同时,也正成为电力央企竞逐的“新赛道”。
8月31日至9月5日,年度主题为“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
2021-2022中国混凝土展在南京举行。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将如何应对?未来还需从哪些方面发力?记者专访了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会长、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雁。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作为全球零碳发展领域的先行者,丹麦企业丹佛斯持续看好中国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连续多年增资、生产线转移中国,在良好营商环境和中国“双碳”目标的双重带动下,企业对未来在华投资发展充满信心。
榆林,虽然还未遇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阵痛,但榆林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契机,紧抓“双循环”机遇,率先通过“三转三补”引领转型升级,重构产业体系,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7.3%,进入以多元化用户为主体的市场化快速发展阶段,用户需求成为牵引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日前举行的“第四届IASC国际航空产业链领袖峰会”上,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透露,西子航空“零碳工厂”将于本月19日正式亮相。
今年前8个月,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近68%,距离千万吨以上“十五连稳”仅一步之遥。
20日举办的第五届中阿博览会清洁能源与低碳社会建设关键技术对接会上,国内一批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分享交流节能减碳新举措,探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路径。
2016年2月,海螺集团确立水泥窑烟气捕集纯化项目,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终于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装备。2017年10月,白马山水泥厂5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建设成功。
2月14日,首台国产HA级重型燃机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下线。作为中国重型燃气轮机生产制造水平的突破,这将为促进能源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一大批中国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全国乃至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 “中国方案”。
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二级巡视员倪改琴表示,资本市场可以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服务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等功能作用,进一步激活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潜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2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工程管理论坛11月12日在长沙开幕,70余名院士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主任、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主持开幕式。
显示 4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