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球农业论坛23日在巴西圣保罗开幕。与会者一致认为,农业和畜牧业必须以更加高效、更少浪费资源和更可持续的方式发展。
研究表明,参与实现计划目标需要政府在机构、政策、财政和监测框架中做出重大改变,这些框架有可能产生明显效益,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政策一致性和成本效益等。
在帮助亚太地区低技能工人向制造业过渡的同时,贸易服务和其它非农业部门必须成为减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提高工人生产率方面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这对于使发展中亚洲国家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促进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增长至关重要。
要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绿色商品项目是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成功合作的典范。
理解如何、为什么、以及是否以可持续和公平的方式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权衡和紧张关系得到解决,需要对跨多个治理级别的权力关系进行了解。随着促进气候智能农业(CSA)从全球向地方发展,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促进气候智能农业倡议管理食品、能源和水之间联系的政治和政治经济学。
低收入国家不断增加的债务脆弱性逐渐成为棘手问题。造成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上升的因素有很多:商品价格下跌、财政收支平衡恶化、赤字和腐败等。这为资助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了挑战。本文作者提出了针对这些不可持续的现象可以采取四种方式。
6月6日至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派员赴美国纽约参加“中小微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并以“以质量促发展以合作助共赢”为题作大会发言,就中国的质量政策与中小微企业发展,与各国代表进行了交流。这次出访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派团参加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部组织的正式国际会议。
近期举行的东盟峰会在实在可持续方面出了重要一步。东盟领导人对认识和发展东盟“2025年愿景”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间互补性的努力表示支持。东盟在国家一级上也在努力开展可持续工作。
区域发展一直是韩国发展策略的重中之重。韩国的发展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寻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本文旨在研究韩国和阿塞拜疆区域发展的范式转变,并为阿塞拜疆提出改善其区域发展策略的政策建议。
对印度环境会计而言,乐观的前进方向是审视正在认真考虑进行自然资本评估的各大印度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CSR)议程。人们须认识到采用有着更全面的国家表现指标的替代可持续政策框架的重要性。
2018年有特殊需求的亚太国家发展报告”强调了亚太地区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统称为有特殊需求的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和平的重要性。
如今,人们已进入由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突破所界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果想要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宏伟计划,那么让技术服务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就尤为重要。
非洲向来是影响力投资的重要国家,肯尼亚和乌干达都历经了显著增长。然而,这一大陆上的影响力投资面临基础设施问题、生产力和市场波动等诸多挑战。在文中,作者分析了乌干达坎帕拉的社会影响力公司Staffable的案例及其衡量社会影响力效用的方法。
城市向更绿色更包容的方向发展需要的不仅是政策逐渐改变或个人基础设施投资。有必要以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减少资源消耗及保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塑造城市的发展轨迹。
如果人们希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那么就需要更有针对性地指导经济活动。一方面,地球的生态限制需要得到尊重。另一方面,任何人都不应该被落下,应该尽量减少国内以及国家间的不平等。作为促进各利益攸关方之间对话的平台,第二届Nexus大会使科学成果与政策制定之间的知识交流成为可能。
作者表示,近年来,绿色发展在技术和政策上惊人的创新是必由之路。由于英联邦国家极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它们成为推动未来新方式发展的天然创新者和试验田。
来自加蓬、尼日尔、贝宁、几内亚、刚果(金)等中西非五国旅游业主管部门的部长和代表们近日在金沙萨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在发展可持续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印尼的棕榈油生产一直与童工和强迫劳动力,大规模森林采伐和大猩猩等标志性动物的死亡有密切关系。许多人要求大公司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忽视了棕榈油生产的一个关键人物——小农户。不属于任何公司或磨坊的“独立小农户”控制着约1/4的印尼棕榈油种植园。因此,他们是实现可持续且无冲突棕榈油的关键参与者。
国际太阳能联盟成员国可合作开发由太阳能供能的综合电子交通生态系统。印度也将从联盟中受益。国际太阳能联盟不仅有助于印度履行它对《巴黎协定》的承诺,还将使它在发展中世界发挥领导作用。
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了《物联网:可持续发展指南》白皮书。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超过643个物联网(IoT)项目的分析表明,物联网可以在不影响商业可行性的前提下使开发效益最大化。
显示 404 条中的 321 到 3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