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早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之一,这种伙伴关系是基于双方的信赖与承诺、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
2025年是上合组织的“中国年”。作为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我国将于今年秋天在天津主办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不应被视为零和博弈的舞台,而应被视为国际合作的典范。
南洋理工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发表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代所长饶兆斌的署名文章,回顾了马中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合作前景。
中印关系的特点是合作与竞争复杂交错。虽然近年来中印关系紧张,但两国间的贸易仍在增长,说明冲突与合作潜力并存。
中美两国之间缺乏信任是解决贸易争端的一个主要障碍。气候变化和全球卫生等领域是两国重建信任的潜在途径。合作应对共同挑战可成为两国更广泛合作的基础。
中国和印度作为文明古国,有责任与俄罗斯等其他大国一起塑造亚洲的未来,并为“全球南方”的发展议程做出贡献。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会对拉美的贸易、移民、安全和跨国犯罪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这或为欧盟深化与拉美的关系和提升影响力创造机会。
印尼加入金砖合作机制,开启了外交新篇章。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象征性的,更是对印尼作为“全球南方”国家深化合作倡导者和构建更具包容性全球治理框架重要伙伴这一战略地位的肯定。
中国与美国是否可能在癌症临床试验方面进行合作?为何迄今为止没有开展有意义的大规模合作?
文章研究了2000年至2021年中国在洪都拉斯及其中美洲邻国的金融和公共外交参与度。
中国与格林纳达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多领域合作,改善了当地民生,促进了经济发展,加深了格林纳达民众的“中国情结”。未来,各界期待在农业、基建和能源、科教人文等领域拓展更深层次合作,逐步提升合作规模与水平。
2024年,中国与印尼的经济联系和安全合作持续加强,两国文化外交的规模和领域也在扩大。
金砖合作机制作为西方主导机制的潜在平衡力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如何与东南亚大陆国家合作应对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值得关注,因为这可能会表明中国未来几年打算如何在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实施全球安全倡议。
通过着眼于人类安全和发展的前景,中美两国可以相互协调,表达共同的愿景或叙事,并将重心放在未来的合作收益上。
中国首次没有将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定性为南南合作,而是明确使用联合国术语,将此类投资定性为国际气候融资的一部分。
本文概述了中国现行的科研政策,组织研究合作的相关方法和框架条件,并从中得出了可供德国参考的行动方案。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铁路合作项目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大活力。依托中老铁路、泰国铁路和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火车运输为出口企业提供更佳选项,既缩短了运输时间,又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因此,中泰铁路全面开通,是中国和东盟人民热切期待的事情。
自成立以来,金砖成员议程的重点一直是通过全球化、内部合作以及支持多边开发银行推动经济发展。这一议程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切实造福人民。
显示 77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