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11月底,吉尔吉斯外债总额为37.65亿美元,较2015年底(36.01亿美元)增长1.64亿美元。该外债总额占2016年吉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的57.3%,较2015年底吉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64.5%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已临近60%的红线。
自从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响应。通过扩大留学生规模、建设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增加引智项目、建设高校智库等措施,地处中国西部腹地的高校正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部6日与中国河南贵友实业集团开发的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签署经贸领域合作备忘录。在此框架下,吉方将帮助该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壮大。
吉尔吉斯斯坦文传电讯社近日报道,吉尔吉斯总统阿坦巴耶夫26日赴圣彼得堡参加欧亚经济最高理事会会议,并在会议期间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总统共同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海关法典》。
由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与中国新疆大学合作创办的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孔子学院26日在吉南部贾拉拉巴德市正式揭牌,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全国成立的第四所孔子学院。
正在印度访问的吉尔吉斯总统阿塔姆巴耶夫称,在其同印度总理莫迪的会谈中,双方商定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经贸合作,并拟效仿“俄罗斯-吉尔吉斯”基金的模式,研究建立“吉尔吉斯-印度”基金,以支持印度企业赴吉投资兴业。此外,双方还就切实提高双边贸易额,以及促进两国间货运物流便利化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吉尔吉斯议会国际事务、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欧亚经济联盟海关法典》的条约草案。
截至2016年10月底,吉尔吉斯外债总额为37.83亿美元,较2015年底增长1.82亿美元。该外债总额占2016年吉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的57.2%,较2015年底吉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64.5%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已临近60%的红线。
吉尔吉斯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沙伊尔达别科娃12日在首都比什凯克宣布,在11日举行的修宪公投中,近八成选民支持修改宪法。
吉尔吉斯斯坦11日举行修宪公投,全国2300多个投票站于当地时间8时至20时开放。吉尔吉斯斯坦地方议会选举也于当天举行。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移民局8日通报,吉尔吉斯斯坦境内77%的外籍务工人员为中国公民。
“中国是一个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共同创造福祉的国家,我们感谢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发展给予的有力支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在12月1日的总统年度记者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吉尔吉斯国家统计委员会发布数据,2016年1-9月,吉尔吉斯与中国贸易额为11.53亿美元,同比增长60%。其中,吉方出口0.38亿美元,同比增长80%;吉方进口11.14亿美元,同比增长60%。2016年1-9月,吉中贸易额占吉尔吉斯整体外贸总额的30.6%,自华进口占吉国进口总额的39.2%,中国是吉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第四届吉尔吉斯斯坦全国大学生汉语口语大赛2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举行,参赛的大学生们用中文展风采,亮口才,畅谈对汉语和中国发展的理解。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部副部长萨斯巴科夫23日说,希望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一步加深和优化吉中贸易合作。萨斯巴科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一直是吉尔吉斯斯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不断引进中国商品的同时,吉尔吉斯斯坦也有包括绿色有机食品在内的许多优质产品希望进入中国市场。他希望借助跨境电商模式,整合各方面资源,进一步优化吉中贸易合作。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10日在巴特肯州伊斯法纳市参加奥什-巴特肯-伊斯法纳道路正式通车仪式,感谢中国企业为该修复项目顺利竣工所作的努力。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3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开幕,与会国政府首脑将就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深入交换意见。
应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热恩别科夫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2日下午乘专机抵达比什凯克玛纳斯国际机场,开始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
从贸易往来到基建产能合作,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经贸合作正拾级而上。随着更多中企“落地生根”,中国“因子”催化吉尔吉斯斯坦“聚宝盆”,双边和区域互利共赢前景更为广阔。得益于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中企在吉尔吉斯斯坦承建的一系列与民生相关的项目获得好评,也让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更为巩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日下午在比什凯克国宾馆会议中心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理热恩别科夫举行会谈。李克强积极评价吉方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和本次总理会议东道国所做工作,表示中方愿同吉方及各方加强沟通协作,开好本次总理会议并为实现地区长治久安、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显示 302 条中的 261 到 28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