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开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9000亿元,通过降息减费向实体经济直接让利260亿元。
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国开行19日在国际市场成功发行30亿美元等值双币种债券,获4倍认购,创今年以来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同期限债券最低发行利率。
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十四五”期间,国开行将累计投放1000亿元养老服务专项贷款,培育300家养老龙头企业,整体支持300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助力应对人口老龄化。
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截至7月底,国开行今年以来已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1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560亿元,惠及贫困人口46万人次。其中,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发放532亿元,为这些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构筑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7月29日,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多市场发行3年期100亿元首单“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利率2.4984%,所募集资金将用于低碳运输等绿色项目,减缓和抑制气候变化,降低污染物排放。
7月29日,国家开发银行在成都召开开发性金融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第四次推进会。
国家开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开行上半年发放本外币贷款1.87万亿元,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6824亿元。
记者20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截至6月末,国开行今年已发放制造业贷款2777亿元,同比增长45%,贷款余额8648亿元,支持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今年上半年,国开行向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融资总量2002亿元,支持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发展。
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随着国开行招标发行的共计240亿元的1年期、5年期、7年期固息债于18日全额募满,国开行已累计发行金融债券200044亿元,存量98009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存量的9.2%。
记者4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2020年,国开行将在京津冀地区发放本外币贷款5200亿元,提供综合融资总量5500亿元,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开发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
记者3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截至5月末,国开行100亿元春耕备耕专项贷款已全部发放完毕,覆盖了全国27个省区市,为各地春季农业生产顺利开展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融资保障。
记者25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国开行将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支持力度,2020年将向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融资总量3600亿元。
国家开发银行日前出台相关政策,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4月23日,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举办网络研讨会,各成员行、伙伴行围绕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扩大上合组织经贸合作、推动国际产业链复苏、加强本币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参会并发言。
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截至3月末,国开行疫情防控应急贷款发放169亿元,转贷中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127亿元,有效发挥了开发性金融在关键时期的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14日发行1年期110亿元脱贫攻坚专题债券,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国开行向深度贫困地区发放重大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等领域的扶贫贷款。
记者日前从国家开发银行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于近日出台,设立2500亿元专项贷款,加大开发性金融对制造业支持力度,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企业复工复产、重大工程开工建设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压力,急需金融支持。对此,国家开发银行发挥开发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建立应急融资服务机制,及时响应,足额授信,把时间抢回来,把疫情对企业的影响补回来。
记者21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国家开发银行日前设立专项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显示 94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