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三大倡议等一系列重要倡议主张,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始终致力于促进多边合作、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第二届“一带一路”倡议跨学科会议8日至10日在英国兰卡斯特召开。与会者就“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话题提出各种见解,围绕倡议产生的影响进行研讨。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格局复杂深刻演变,世界舞台风云变幻。新华社海外七大总分社社长带您展望2022年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前不久,季节性夏季降雨引发的洪水或内涝给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等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政府没有为这场悲剧做好准备?事实上,主权力量在自然灾害面前很难有所作为。鉴于此,近期在欧洲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为反思当下的国际关系以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途径奠定了基础。
2020年是毁灭的一年,但2021年或将成为重建的代名词。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很多人的生命、工作甚至一些机构的信誉都变成牺牲品。新疗法和疫苗的消息为所有人带来希望,并可能在2021年让全世界出现复苏的迹象。本文介绍了未来国际关系中的十大主题。
当地时间23日,“新冠疫情后的多边主义:捍卫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及中国与巴西的角色”研讨会在线上举行。该研讨会由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和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主办,中巴两国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并进行深入讨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近日在接受《参考消息》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冠疫情引发世界新变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缠绕。尽管疫情仍在发展中,许多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几个重大趋势已然十分明朗。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因此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双赢的伙伴关系基础上,为国家间交往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的模式,有助于建立国际关系新框架。”埃及开罗大学经济与金融法教授瓦利德·贾巴拉日前在开罗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截至5月31日,中国已经或正在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物资援助,向27国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中国的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包括个人也积极行动起来,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物资。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放大现有的地缘政治动态,并考验欧洲民主制度的实力。欧洲需要一种新型的全球化,能够在开放市场的优势与相互依存之间,以及国家的主权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哈佛大学大卫·洛克菲勒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巴西问题研究项目创办负责人Kenneth Maxwell表示,此次疫情将对拉美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影响该地区主要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凝聚力,而且也会影响拉美的国际关系。至于美国在该地区的角色,中国现在是而且将继续是主要竞争对手。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特聘研究员Rakesh Sood发表题为《中国、美国和印度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文章称,印度向美国靠拢是一种实用主义,因为美国乐于支持印度。然而,这很快影响到了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印度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中国定位为亚洲安全和政治架构设计者的情况下成功捋顺其与中国的关系。
俄罗斯瓦尔代俱乐部发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专家Timofei Bordachev的文章称,中俄两国近期的合作动向表明这两个欧亚大国的关系正在向新的战略水平过渡。事实上,中俄两国正在迅速迈向新的战略伙伴关系,部分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做法让中俄越发靠近彼此,另有部分原因是两国希望更安全地保护其公共空间免受外部威胁。
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是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关键变量。力量对比在变、游戏规则在变,因此国际社会面临“大变局”。那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百年?为什么是大变局?本文主要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角度剖析上述问题。
中国的外交政策行为由意识形态层面的威胁感和文化影响决定,结合了现实政治和儒家思想。中国领导层在阐述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看法时运用了三个关键理念:民族复兴、地球村和中国贡献。
本文追寻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地缘经济崛起的轨迹,调查了其现状并展示了地缘经济研究的主要断层。本文还提出了自身对地缘经济的定义,并表明地缘经济角度如何对主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补充。
中美关系每次经历美国政府的更替,都会有一段磨合和调整的时间。这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对此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自两国元首今年上半年海湖庄园会晤以来,经过双方特别是中方的积极努力,合作、协商解决两国关系存在问题的势头初露端倪,双方均表示将继续推进双边关系向有利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发展。然而,特朗普政府如今却突然对华发起“301调查”,给两国经济乃至政治关系带来了较大变数。山雨欲来风满楼,本已开始晴朗的天空又增添了不少乌云。
当前,国际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演变,各国既面临大国对抗风险下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等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面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引导世界各国将国内、国际治理与合作的目标转向和平与发展的同一个平面上来,以推进和平、开放、包容发展价值观的实现。
显示 2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